,便知有没有。刘庆先傻了,他是副教授,也是行家,还是响当当的画家,在中国画上浸淫多年。一看苏拓拿笔和运笔的方式,他就知道自己再次错了,而且这次错得最离谱。人家哪里是嘴上的功夫,分明是手上功夫更强,相比之下,这嘴上的功夫都可以忽略不计。
刘丹青和童之源已经忘了震惊,全部心神沉浸进了画里,随着苏拓的每笔,徜徉在艺术之中,频频点头,满面含笑、怡然自得。
对苏拓而言,于系统中学习过的画,如果只是临摹,闭着眼都能画个差不离。太熟悉了,简直就象被镌刻到了灵魂上。这画很快便画完了,苏拓轻轻放下笔,后退一步开始端详。他要看看这张和松竹斋那张会有什么不同。
按说同是临摹,应该是一模一样。如果是素描或油画是有这种可能的,最多因为颜料问题,色彩上有所差别,其它方面都会一样。可这大写意却不然,宣纸不同,渲染的程度就会不同,墨与水的比例不同,画出来的效果也会大相径庭。总之,笔、墨、纸、色、水都会影响到一幅画的效果。
经过仔细对比,两幅画还是基本一致的,这次用的纸是夹贡生宣,在收水晕墨方面比上次的老纸差了不少。除此之外,差别并不大。
对比完之后,苏拓看到身边风灵又开始忙活,一双灵巧的小手,一手持盅一手在调印泥。近距离比较之下,洁白细腻的小手竟然不输给白釉瓷盅,看得苏拓不禁心中一荡,连忙收回心神,说道:“嗯,不用了,这幅画我不落款、不钤印。”
风灵果然停住了手,不解地看着苏拓,没有说话,可大眼睛眨呀眨的,分明在询问原因。
苏拓心里的苦就别提了,自己没贡献点开启书法类别,只能画这种不完整的画,弄得都没法卖钱。表面上还得平淡地回答:“师门有规矩,什么样的画可款跋,什么样的画不可,自有分明。”
沉浸在画中的童之源,忽然问道:“你有师承?”
“当然,您不会认为我是自己研究的吧。”
“哪怎么可能,是我唐突了,问了句废话。不知你师承何处……”
“师父没告诉我真名,他也不让我去打听。”
“这么神秘?”
“不算神秘,在我六岁的那年,遇到个游方道人,是他教我的画画的。但他好象不想让别人知道,所以也不让我说跟他学画的事。”
“看来是个有道高人,行事自然不同寻常,你跟他学了几年?”
“师父他老人家一直云游四海,来找我不定期,每次就会教我一些。十多年下来,也确实教了不少,但要说有多少年,没法统计。”
“你可有你老师的作品?”
“有。”
“我们能不能有幸瞻仰一番?”
“这个……以后再说吧。”
“你师父的画作上可有款识与印鉴?”
“有。”
“何?”
“脱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