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大多数事情,站在一边看容易,真正去做就很难。
筹办中国的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宋骁飞深知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他在刘坤一面前夸下海口,只要陆军军官学校坚持二十年,中国必成强国,争取到了刘坤一的大力支持。加上李鸿章的力荐,朝廷批准宋骁飞到天津筹办陆军军官学校,李鸿章当名誉校长,宋骁飞任首任校长。
李鸿章给军官学校解决了天津的办学场地和聘请德国洋教官的问题,但宋骁飞很快发现一个问题,他的老部下大多都驻扎朝鲜,身边特缺既懂兵又能对他个人保持忠诚的军事人才。宋骁飞的想法,是把北洋陆军军官学校变成自己的“黄埔军校”。
陆军军官学校在光绪十一年还是特别新鲜的事物,正如李鸿章所说,读书人都热衷科举,忙于立德、立言,士大夫更是耻于言兵,做着“以德服人”的春秋大梦,满清八旗子弟热衷的是到神机营这样的福利单位去养老,主动来找宋骁飞报名参加军校的人并不多。
宋骁飞这时想到了自己在陈州府结拜的兄弟徐世昌!徐世昌本来就天津人,光绪二年徐世昌得到宋骁飞的资助后,中了举人,后来经宋骁飞的引荐,拜访了翁同?,光绪十年就中了进士,这时任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是个清水衙门,做的事情极其枯燥无聊,徐世昌当时正跟着被革掉军机大臣并且降了两级的李鸿藻混日子。领导不得志,下属就受气,一身才华的徐世昌每天上班上得很憋屈,一卷文书没整理好,就被李鸿藻一顿臭骂,他正想换个地方透透气,便借机出了翰林院,襄助宋骁飞办军校。
徐世昌果然足智多谋,见练兵人才短缺,建议宋骁飞可以把一刑序倒过来走,比如先在淮军中招揽一些下级军士,再给李鸿章写具体的建校筹划和练兵计划。宋骁飞便去请求李鸿章,以他的名义先在淮军中广贴告示,为陆官军校招人才,李鸿章同意了。这一则告示简单地注明了陆军军官学校的七大招兵条件:
一、双手平举能提起一百斤;
二、一个时辰能跑四十里;
三、身高五尺以上;
四、不抽大烟、不喝酒、不赌博、不去妓馆;
五、二十岁以上;
六、识字;
七、身体健壮,无疾病史。
这在当时其实是很高的条件了,体能方面暂且不说,仅识字一项,就把很多淮军挡在了门外,因为当时当兵的很多是文盲。也有的淮兵看了看,大字都认识,但还是摇头走开了,“这是什么烂学校,要求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去妓馆,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但也有一惺望改变自己命运的年轻人,抓住了这一鱼跃龙门的大好机遇。
第一个来天津投奔宋骁飞的牛人是冯国璋,当时二十六岁,正在天津大沽口当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兵。其实冯国璋的祖上很牛,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再往上几辈就是朱元璋的开国勋臣冯胜,在八大功臣中排老三,尽管冯胜在晚年被朱元璋猜忌给干掉了,冯家到了晚清也还是村中大户,但到了冯国璋的父亲这一辈,家道中落。冯国璋七岁入私塾读书,特别用功,后来进到书院读书,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在堂叔冯甘棠的资助下,到保定莲池书院进修,相当于读现在的自考本科,他一边学习一边到书院外的餐馆当伙计,供自己读书,但他还要养老婆孩子,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