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兵临城下
平安道的南段就是平壤府,也是朝鲜王国的第二大城,这里之所以兴盛起来,就是因为他靠近大明,水陆的交通都是很方便。
朝鲜的军事实力一直就没有怎么强过,也就是在元明之交的时节捡了些便宜,说起来,朝鲜闹倭寇的时候比大明还要早很多,倭寇在朝鲜南部横行无忌,几次威胁朝鲜的王城所在。
因为有这个麻烦,所以朝鲜一直也有将王城前往平壤的打算,就近接受大明的庇护,当然,这其中有没有别的打算就没人知道了,历代朝鲜国王总是落力的经营此处,在朝鲜这样的地方,平壤城也算有过得去的城防和工事,还有几个大的仓库。
不过这样的防务和积储没什么用处,倭寇兵马基本上一战攻下,从大明那边过来的兵马渡过鸭绿江后,就算是稳扎稳打的走,步骑混合的队伍也足够到达平壤城了。
李如柏这边不扎实,并没有以对待生死的态度来对待这次战斗,在那个寨子耽误了这么多天,损失人命,败坏士气,耽误了行军的时间,实在不像是一个大战中的大将,实际上,倭寇那边也强不到那里去。
驻守在平壤城的第一军团军团长小西行长,知道分出兵马在前面设立寨子,也从哨探和溃兵那边知道明军正在压过来,可却没有做出什么应对。
朝鲜北部的冬天对倭寇军队来说实在是太寒冷了,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如果是出城迎击之类有行军内容的活动,军队会有大批的冻伤,甚至溃散都有可能。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军粮不足,倭寇兵马战斗力是有的,不过军纪实在是谈不上,烧杀抢掠一直是被当做激励士气的手段,可这样的放纵,前期会让士兵们有如虎狼,后期却发现没有民夫可以征用,没有粮食可以征集。
驻扎在平壤城的倭寇没有足够的粮食,就不敢进行大规模的活动,就算是活动也只能以派出军队去周围搜索那些朝鲜村落,将他们的粮食抢回来补充自家的给养。
而且倭寇此处的主将小西行长对明军有一种轻视,特别是他在平壤城设下埋伏歼灭了明军的几千骑兵之后,更是骄傲无比,认为明军不过如此,等到来年开春粮食充足,他就将率军北上,扫平大明。
所以哨探报知大明大军南下的消息,小西行长甚至都不打算向在汉城的总大将宇喜多秀家禀报和求援,他和部下的宗义智和有马晴信等人说道:
“立足于坚城之下,挫明军兵锋,重现神风辉煌!”
这就是要打算和当年北条家与元朝远征军在海边决战一样,要在平壤城下大败这支明军。
“老二,这几年辽西你到底是怎么管的,不是把心思都放在做生意上了吧!”
已经能看到平壤城的轮廓,李如松骑在马上却说的是另外一回事,语气很是不善,颇有训斥的意味,李如柏脸色也是阴着,低声嘟囔着骂道:
“这些杂碎东西,等回去了,老子一个个给他们弄出来喂熊……大哥,你也知道这些步卒们,总是想着家里那一亩三分地,贪生怕死的,从前还不是这个德性,也是大哥你带着的全都是骑兵,要是你这里带着步卒多,恐怕也是这样。”
李如松眼睛瞪了瞪,却没继续训斥,从渡江到现在不过是五天,辽宁的兵马中已经有了千余名逃兵,打了胜仗都是如此,若是败仗还会如何,至于斩获三千敌人首级,需要有兵马运送回去,辽西军将的争先恐后也让人吃惊。
“我记得去宣府之前,咱们家的兵马还有几分严谨,怎么今日却是这个样子,咱们做武将的,手底下的兵卒不强,那就是没了根子,长久看怎么办!”
顿了顿,李如松语重心长的继续说道,李如柏对这句话却全然没有感触,只是轻松的说道:
“大哥,如今不用舞刀弄枪也一样有荣华富贵,咱们家在建州那边,在辽北草原上那边,生意上都已经做成了局面,就算没这个劳什子总兵,靠着那产业的进项,也是几辈子吃用不尽。”
听了这番话,李如松长吸了一口气,攥着马鞭的手都是青筋暴起,可到最后却转了话题,他向前带了带马,开口说道:
“按照探马的回报,倭寇驻扎在平壤城的力量并没有大规模的调动,想来是准备依靠城池据守,按照逃回来的人讲城内倭寇兵马和朝鲜的降军,加起来差不多有两万一千之众,而且没什么民夫充数,这也是大敌。”
率队的一干将领都已经是聚过来,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