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一百文,这点钱大家还都走出得起,殷实些的人家就更不必说。
去忠君戏院看戏,成了京师最新的风尚之一,生意好,自然有人学,又有两家戏院开张,可谁也比不上忠君戏院有那么多新戏,那么吸引百姓平民的注意。
后来又有人听说,这忠君戏院有三个班子轮流演戏,而且养着十几个写戏文的人,差不多京师和北直隶会写戏的人都被招揽过来,而且给开了头一份的薪水,优厚的很。
其他戏院雇佣班子,雇佣演戏的人,按照忠君戏院的规制来做,可都比忠君戏院晚了很多,都要一步步的跟着后面来。
更关键的是,忠君戏院已经打响了名头,据说每次有新戏,万历皇帝都会微服来到此处某包厢观看,这谁家能比。
而且慢慢的,豪门勋贵家中养的戏班子,有了什么新戏或者有什么拿手的戏,在堂会,在宴饮中唱也拿不上什么台面,一定要去忠君戏院演一次,看看台下的观众捧场不捧场,唱戏的倡优原来都以在豪门勋贵家中为高,现在则是要去戏院中,才能显出自家才艺高绝。
豪门拳养的戏班,也不像是从前只在自家演”而是要去忠君戏院演上一两场才能证明这戏班水平足够,算走出色。
忠君戏院的新戏不少,影响力也是巨大,更有些文人雅士,喜好写戏写曲的,愿意在这里一展才华,把自己的作品交给戏院的戏班来演,也能博得大名。
不过忠君戏院自己的新戏都有一个特色,一面颂扬当今圣君在上,大明太平,一面在戏中写出锦衣卫的好处。
台上的锦衣卫都是大义凛然,为国为民,扶助弱小的形象,加上外面巡街校尉们做了许多事实,舆论和行动彼此影响,锦衣卫在京师大部分人群的形象变得高大高尚起来,从前巡街校尉坐在街上,众人都是敬畏之极,甚至有什么困难也不敢找他们帮忙。
在这样的影响铺开后,大家都走在街上的锦衣卫都是和气了许多,甚至有人主动打招呼露笑脸。
民间这样的情井,也在影响着士子和官员们,他们讨厌王通,他们觉得忠君戏院的戏低俗,可他们也觉得这戏文很有意思,那个气氛很让人快乐,潜移默化之间,他们的判断也在受到影响。
民间有传闻,当今首辅丰时行,还有养病几年,回京复职的王锡爵都来过这戏院看戏,自然是在包厢之中。
三江商行的几个掌柜来过,看过帐目之后,回去就单独刮拨出了一笔银子,银子有两个用途,一个是在天津卫建一个戏院,培养戏班,一个是把京师的戏院扩建,还真是有利可图的一桩生意。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天下歌舞升平,无论富贵高门或是平民百姓都在寻找适合他们的娱乐,王通的戏院应时而起”推波助澜而已。
王通在八月二十这一天率领部下离开了京师,眼下京师最热的就是这戏院,也没有人注意到王通的离开。
………………,草原上什么都缺,从铁器到布帛,甚至是针线,他们都是缺少,但单原上也有大明缺少的物资,比如说牲畜,比如说碱,更重要的是草原上有金银,羊原上的贵人们手中有大笔的金银财宝,有的是劫掠,有的是和西域以及漠北的贸易,有的则是各处的矿藏,论起总量来,或许远远不如大明各处,可却远远比大明要集中。
他们几乎没有生产的能力,但兵器、布帛以及其他的物资,却都是他们必须的,来自大明的商人自然不是慈善家,他们会冒着触犯律法的风险来到草原上,就是为了高额的利润,就是为了草原各部手中的金银财宝。
如今想要暴利,一是私盐,那都是官府和盐商在做,二是海贸,海上跑一趟船,出去一船货,只要能安然回来,回来的时候,就是一船银子,第三就是和鞑虏的贸易了,走一次草原,大车拉出去的是货物,拉回来的就是金银。
麻胖子正带着商队在草原上行进,过了北边的大青山区域,目标就是归化城,那边的蒙古贵人和其他处不同,他们喜欢奢侈品,喜欢绫罗绸缎,喜欢香料还喜欢大明的女人,这些价钱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