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年龄二十。可如果从中国人常讲的虚龄来算,明年他就按古人的规矩行“弱冠”的成人礼,也不是不可以。而从朝廷和皇家的规矩上讲,皇帝从这时候起,将真正亲政。
虽然他现在已经在处理朝政,但严格意义上说,“冠礼”之前,他还是在太后的监护之下。帝国的大政,仍然需要杨淑妃的同意,这就是有些事他必须要征得太后同意的原因。
但是,假如放到明年或后年,他做的任何事就完全不必通过杨太后。所以,杨淑妃在这时候反对他的任何举措,已经没有意义,顶多只是推迟。
吉安眼神复杂略有点复杂地又说了一句:“国舅今日进宫,曾遭太后所斥。”
东呆呆地坐到了椅子上,他的脑子有点乱。
这个喜欢度君子之腹的后世废才,的确是小看了杨淑妃。
我们说,认为女同胞都把钱看的很重,喜欢享受,这也是不对的,即使是古代宫中的女性。
东汉明帝刘庄的皇后是名将马援的小女儿,这个马皇后是历史上真正比较贤明的帝后之一。她在宫中就从不讲享受,也不把钱财看的很重。即使是身为皇后,在着装上不仅“裙不加缘”,而且“袍衣疏粗”。
东由于过去“年幼”,宫中之事都由太后来操持。作为一种多年养成的惯性思维,他就忽略了一点,根据内藏库过去的皇室规制,它真正的拥有人,实际上还是帝国的皇帝。所以,一年之后,它的管辖者,就是他这个现帝国陛下,宫中任何人都无权动用。否则,两宋不会留下那么多的库藏。
人家杨淑妃是知道宫中规矩的,也并未想将这个所谓的内藏库据为己有,是他自己今天“孝心”一起,将它亲手奉给了太后。太后说不定还真的以为,他是个“孝顺的好孩子”了。
东苦笑,兄弟我折腾来折腾去,竟然将自己手上的钱,全送了出去,真是杯具啊。
东不知道的另一件事是,杨亮节心中想着的,其实并不止朝廷奖赏的土地,还有着如何收回他杨氏过去拥有的土地。因为在他看来,舀回这些已落入别人手中的田地,这是应该的。但是,哪个可恶的小子分到他手上的,只会是万亩二十年的免税期,简直不是东西。所以,他就盯上了荣王过去的地。
他打的小算盘是:你“亲祖父”的地怕是也要收回吧?像他这样人的地是不是也缴税?如果他的地不缴,那咱也可以免了。
但是,他的这个盘算遭到杨淑妃所斥。
人有时候的弱点,就是好忘前事。杨亮节绝对属于这样的人。
南宋的最后一个权臣贾似道,就是外戚,而且他的结局就在前面不远,老杨竟然能给忘了。端宗一上台,大局未定,他就喜欢揽权,所以后来被陈宜中等人借着筹粮款的由头给撵出了朝廷。
可杨亮节好忘事,不等于作为“旁观者”的杨淑妃也忘了。
历史上的杨淑妃,她性子沉静、不爱张扬,更不以太后之尊揽权。这样的人,应当可以评为:做事“识大体,有分寸”。
其实历代的宫中,同样也不是没有,汉明帝的马皇后即如此。她从不为自己的家人求封赏,更因为他们是外戚,还刻意地在官位、待遇上进行压制。明帝去世、汉章帝即位后,曾几次提出封赏几位舅舅,但马皇后以西汉时诸外戚用权、以至于整个家族败亡为例,不仅断然否决,而且更训诫了家人。
杨淑妃就认为她弟弟太过。因为你已经有过一回成为众矢之的,在朝廷新的规矩已被朝臣通过的情况下,你为什么要当出头橼子?你忘了贾似道的结局了?还想再次被撵出朝廷?更何况这个规矩是官家亲自来定的。
你看官家他似乎总是笑嘻嘻的,其实你根本就不知道,他的主意大着呐。你不见他连宗室都照样收拾?人家赵与珞同样是宗亲,他怎么就不吱声?
杨淑妃为了绝了老杨的邪念,于是就提出以后由赵昺来继承赵与芮的土地。崽承爷田,这本也是天经地义。而且赵昺没被授予王位之前就是永国公,他在海上陪他的哥哥吃了那么多苦,按律被授予土地、享受免税期本就应当,朝堂众人定无话可说。
实际上,杨淑妃未必会反对东的举措,她真正关心的是这些大异朝廷以前做法的缘由。因为保证恢复“赵氏天下”,是她眼下最重要的人生目标;另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则是,她还是这个多灾多难的帝国皇室、最后的监护人之一。
有些事情东肯定是不知道的,他的脑瓜子也未必就那么好使。毕竟这个维系了几百年的帝国,并非将它所有的秘密都展现在了史书上。
东此时顶多也就是在内心里先将杨国舅痛扁了一顿,但他很快就知道为什么杨太后说增加皇室的用度是应该的了,因为帝国皇室的成员又增加了一人。
他在这一年的年底“婚”了,皇后是许夫人的女儿。
杨太后和许夫人一见如故,这个女人见面话多了,也少不了有关婚姻的主题。结果,他就被装进了“城”。
当然,他也该入城了。当皇帝的没有皇后,这也不符合皇家的规矩。
不过这小子私下里得了便宜还卖乖。封建传统真是要不得啊,连咱这个帝王的婚姻都是包办的。路边的野花?只能等以后了。
--------------------------
总觉得前写有些不顺,故将这章又大改了一下,希望能更合理些。抱歉。
一杯水的代价不仅是一台电脑,资料丢了不说,而且有些修改的章节也没了,以后再改吧,见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