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经略府,袁应泰端着一杯茶正想着抚顺光复后的人手安排情况,突然有下人急匆匆的跑过来道:“大人,京城的钦差来了。”
“钦差?谁?”袁应泰一脸懵然,他关于沈阳之战的奏折才走了两天,朝廷的反应速度也太快了吧。
“似乎是之前的辽东经略熊大人,另外一人我却不认识。”
袁应泰有些不解,但他还是快速穿好官服出屋,并让下人准备好香案迎接钦差。
出了经略府,明媚的阳光射入眼睛,微微有些刺眼,袁应泰眯着眼前向前看去,不由得大吃一惊。京城兵部给事中杨链杨文孺竟然来了。
袁应泰心中高兴,连忙迎了上去道:“文孺兄远道而来,辛苦辛苦。”
“大来兄,一别两年,别来无恙。”杨链拱手致礼,当下两人便是一阵寒暄。
“文孺兄此次来辽东不知有何公干?”袁应泰与杨链同是东林士子,也曾见过数次,双方都是耿直之士,因此一开口便切入了正题,倒不觉得尴尬。
“大来兄,这次我与飞白兄同来辽东,却是为了沈阳大捷之事,朝廷准备让我二人清点功劳,犒赏沈阳之战的有功之臣。”
说罢,杨链身子一闪,将在一旁打酱油的熊廷弼也推了出来。
气氛稍微有些尴尬,去年年末熊廷弼被东林党弹劾去职后,就是由东林党推出的旗手袁应泰接任了熊廷弼的位置。官场上这种芥蒂虽然不会说破,但见面之后,两人仍不免有些尴尬。
杨链也是聪明人,他自然知道这其中的门道,赶紧扯到其它话题上,向袁应泰说道:“大来兄,我刚入辽阳,就听到百姓传颂王师救援沈阳的佳绩,可喜可贺啊,一会要讨大来兄一杯酒吃。”
袁应泰稍微尴尬的笑了笑,说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文孺兄,飞白兄,我们进去再说吧。”
到了大堂,袁应泰让下人奉上茶茗,三人落座后,袁应泰才开口慢慢说道:“昨日收到捷报,抚顺已经光复了。”
“啊,竟如此神勇!”
杨链大惊,这可是自万历四十四年来,明军在辽东取得的最大胜利。以目前明军在辽东的兵力和士气,这实在让人不敢相信。
杨链不由得转头看向熟悉辽东军务的熊廷弼。熊廷弼此时也在低头沉思。熊廷弼去年离开辽东前,关外明军士气低落,城内细作横行,为此他不得不请求朝廷调派外省客军入辽作战。
但这才仅仅过了几个月,明军不但成功击溃了进犯沈阳的后金大军,现在竟然还光复抚顺,这让熊廷弼百思不得其解。
在那么一瞬间,熊廷弼感觉到自己似乎有些老了,关外人才辈出,自己去岁离开,反而是一招好棋啊。
看到沉思中的熊廷弼久久没有回应,杨链又不得不将目光转向袁应泰。
袁应泰一声苦笑道:“文孺兄,听到这个消息我也是不信,一怒之下,我昨晚差点下令羁押了那个海外妖人。”
“哦,大来兄,难道这克复抚顺之功,竟也与此人有关?”
听到袁应泰提起海外高人,杨链和熊廷弼突然有些好奇。路上他俩已经听到了一些八卦消息,说的自是离奇古怪。这些来自沈阳的消息,在辽东治所辽阳也掀起了滔天巨浪,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着巨鸡和神车,八卦无处不在,不想听也不行。
袁应泰老脸稍红,微微一笑说道:“我之前认为辽东士气低落,而鞑子新败,我们也需要休整几日,因此并不主张立刻进攻抚顺。可陈策老大人倒是少年人心性,说他们有海外高人的火器无往不利,还用一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老夫堵了回来,等老夫想亲自前往沈阳时,却已得到他们攻克抚顺的消息。”
袁应泰抿了一口茶,接着又道:“老夫当时也不相信这个战绩,以为是这妖人蛊惑陈大人,自是大怒,因此昨日打算下令羁押这海外妖人。昨夜我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自己所做似乎不妥,因此正打算等局势稳定,前往抚顺一观。”
“哦,大来兄,看来你我可以顺路同往,今日来辽东,是圣上要嘉奖沈阳之战的众将领,也顺便让我看看这位海外高人,若大来兄无大事,可一同前往观之。”
见杨链有心邀请,袁应泰也有意前去,于是两人正要制定日期,却不料有人进来报曰:“大人,沈阳急件。”
“念吧,此处没有外人。”
“三月三十日夜,沈阳城内奸细蛊惑蒙古人作乱,朱万良所部聚众赌博,遇敌不明引发营啸,自相残杀,死伤五百三十六人,另有叛乱者自北门至知府衙门,被戚金亲兵所阻,戚金引兵且战且退,受伤多处,后援军赶来,歼敌七百三十五人,余者尚在追索中。”
啪,袁应泰手中的茶杯掉落在地,摔得粉碎,袁应泰呆呆坐在椅子上看着前方。
“哼,你竟然引蒙古人群聚入城,此多事之秋,你袁大来见事不明,真是蠢如猪狗,可怜那些无辜的明军。”
说话的正是熊廷弼,他虽然从辽东离职,但一直在关注辽东事态发展,因此也对袁应泰的主张心知肚明。熊廷弼素来心直口快,加之口舌恶毒,这次还是碍于杨涟的面子只是骂了一句。
杨涟皱了皱眉头道:“飞白兄,此非常之时,切莫有口舌之争。”
熊廷弼见杨涟表态,心里虽然还是气呼呼的,但还是勉强坐下来继续品茶。
等了许久,袁应泰失神的眼睛才恢复了往日几许神采,但面孔似乎又老去了许多,袁应泰皱纹满面,花白的胡子更是微微颤动。
“文孺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