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建奴大军决一死战,而且是野战,当时他和手下重臣就认为于孝天当真是疯的没边了,这岂不是在自寻死路吗?就算是你姓于的手下炮铳犀利,但是能架得住人家建奴十万大军猛击吗?
当年萨尔浒之战,大明军队不照样也是装备了大量的火器,而且兵力也远超过建奴数倍之多,可是最终不是还是被建奴打的大败亏输,数路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在了关外。
这于孝天居然自以为是的以为在天津卫挡住了几次建奴大军的猛攻,就不知道他姓什么了,居然提出要和建奴大军在野外决一死战,这不是疯了是什么?
所以当时崇祯就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认为这一下他不用在担心于孝天这个心腹大患了,就算是于孝天这次不死,估计也会被建奴大军打的大败亏输,能逃到海上逃回福建,就算是不错了,弄不好这家伙甚至可能当场就被建奴大军给宰了,也说不定,所以这于孝天已经不太可能继续当他的心头之患了。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才刚刚三天过去,就传来了于家军在天津卫以南,和建奴决战,一举将建奴十万大军打的是落花流水,差点就全军覆灭。
崇祯能不惊讶吗?惊讶的轻恐怕都不行,嘴巴张的老大,愣是流出了口水他都不知道,半晌才反应过来,赶紧令曹文昭召集大臣,入宫议事。
这时候大臣们也都听闻了消息,知道马上圣上就会招他们入宫议事,所以也不用招呼,一个个都溜溜的就先跑到了弓门外面候着,果不其然一会儿工夫,就传出圣旨,招他们觐见,于是一帮够格的大臣,都赶紧呼呼啦啦的涌入了宫中。
崇祯立即对这些大臣问计,问当下该如何是好,这于家军也太过凶厉了一些吧!怎么能这里厉害,居然连建奴十万大军都给击溃了?
现如今最关键的是朝廷应该怎么处置这件事,是赶紧派人去给于孝天庆功,大赏于孝天麾下的兵将吗?
开什么玩笑,于孝天绝对不是好鸟,他此次大举兴兵直接杀奔天津卫,根本就是居心叵测,就算是他击败了建奴大军,没有反心,也充其量就是功过相抵,封赏他肯定没门。
所以给他庆功大封是肯定想都别想的事情,能不治罪与他,就算是相当不错了。
可是于孝天好歹现在也算是大明名义上的军将,好歹脑袋上顶了个都督同知兼福建总兵官的名头,他麾下的于家军,虽然大部分可能并无大明军队的编制,可是好歹这一仗也算是为大明出头打的。
而且他们打的是大明上下无不痛恨的建奴大军,还打了这么大的胜仗,这堪称绝对绝对的大捷,在大明的历史上,这样的大捷几乎都没有几次,甚至找不出这么厉害的大捷与之相提并论。
这要是不赏,似乎也说不过去,这不光是于孝天恐怕不干,他手下的人恐怕不干,这天下悠悠众口,喷吐沫星子,估计都能把朝廷给淹了。
于是崇祯很纠结,非常纠结,大臣们也很纠结,也非常纠结,最后有人提出,这次于家军和建奴决战,虽然消息已经传开,他获得了大捷,但是于孝天尚未派人入京奏捷,那么朝廷眼下可以暂时完全不去理会,权当没听说好了。
这大捷的消息还需要落实查证,这都需要时间,不能凭着有人空口白牙的说说就算的,必须要正儿八经的先等于孝天奏捷,接着派人过去查探战场情况,清点人头俘虏,这才能论功行赏。
当然论功行赏肯定是不可能的,建奴大军虽败,可是于家军却还在,去了一个心头之患,剩下的这个更是心头之患中的心头之患。
于是有人立即便提出来一个计划,反正现在于家军跟建奴刚刚激战了数日,就算是他们获得大捷,也应该是惨胜,估计他们自己的损失也小不到哪儿去,这个时候正是他们最虚弱的时候,如果再放过这个时机,让他得到补充的话,那么接下来谁都不敢说这家伙会做出什么事情。
所以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朝廷先昭告天下,把于孝天说成一个罪臣,抗命不尊乃是其次,拥兵自重割据一方,擅自领兵直入塘沽,更是居心叵测,绝对有不臣之心,所以崇祯可以先一步昭告天下,把叛臣的帽子先给于孝天扣在脑袋上,坐实他的罪名,然后令天下兵马共同讨之。
(感谢大漠笑春风、顾小侠、一醉人几位弟兄的打赏)I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