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想不出来这种战术的。
暂时留着旅大,还能分散日本人的精力,只要对日本人保持压制态势,避免他们以旅大为基地,发动反攻,这就足够了。
而将战斗的重点放在了朝鲜方向,奉军就有漫长的战线,可以从容选择突破,充分发挥奉军在炮兵,装甲兵和空军方面的优势,正好可以扬长避短。
外线作战,无论打生打死,损失的都是朝鲜,都是日本,因此奉军也不用心疼。而一旦旅大被打残了,多少亿的投资,化为乌有,张廷兰绝对要心疼死。
张廷兰的算盘就是杀入朝鲜半岛,迫使日本人走到谈判桌前,然后和平收复旅大。这个主意提出来之后,也得到了蒋百里和杨宇霆的一致赞同,这两位智囊也对张廷兰的战略眼光越发的钦佩。
能忍住收复故土的冲动,这绝对不是常人能够做大的,因此新的作战计划就形成了。第四师和第六师组成辽东军团,负责压制关东军的残部,奉军的主力则全部押到鸭绿江一线
秦威所部正式升级成北线军团,负责从图们杀入朝鲜半岛,姜登选所部编为南线军团,主要负责突破新义州方向。至于中线军团,则是被张廷兰寄予了厚望,配属了奉军最精锐的几支部队。
其中包括张廷枢统帅的装甲师,这支强大的突击力量,是张廷兰手上最大的王牌,因此张廷兰不愿意让日本人过早的觉察到,因此在第一阶段的作战之中,根本没有派出来,而是把装甲部队作为突破鸭绿江的关键。
除了装甲师,还包括了边防军的第三,十三,十五三个师,以及马占山的骑兵师,两个独立炮兵大队,一个最新组建的工程兵部队,三个轰炸机大队。
如果再加上了王牌第一师,这个军团的总兵力接近十万,堪称奉军最强大的铁拳,整个部署下达之后,张贺年就再也不抱怨什么了,相反脸上全都要乐开了花。
光是在脑中想想,十万大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之下,杀过鸭绿江,在朝鲜半岛横冲直撞,就让人热血沸腾,大帅的这个决定实在是太英明了!
不过就在中线军团调兵遣将的时候,秦威的北线军团已经取得了突破,奉军和日本人的战斗是从张鼓峰开始的,围绕着这块高地的厮杀,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的程度。
负责朝鲜方面的正是日本的第十九师团,这也是一支凶悍的部队,数次组织猛攻,抢占了张鼓峰。不过在初期的胜利之后,日本人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们认为由此打通了前往海参崴的道路,就可以切割奉军和远东帝国,使得远东广阔富饶的土地落到日本人的手上。
可是这些日本人低估了奉军的实力,就在侦察到日本人越过了哈桑湖,向远东境内发展的时候,秦威果断下令,第七师作为先导,越过图们江,就此杀入朝鲜半岛。
第七师虽然没有前面几个师战斗经验丰富,但是这支部队也极具开创性,他们搜罗了大量的渔船,挑选出大小差不多的渔船,然后安上长宽都完全一致的厚木板。
这种特制的船只开到江面上,只要把木板首尾的铁链连接起来,就能快速形成一座浮桥。而且这种浮桥还能够像积木一样,自由的拆卸,一段坏掉,只要把下面的船撤出来,换成完好的就可以了。
另外船只两边也有铁索,这样就能把两条浮桥轻松合在一起,大大的增加了通过的效率。原本在江面上修建浮桥,先要连接船只,然后再铺设木板。这样速度慢不说,而且还会遭到敌人的攻击,工兵的损失很大,影响突袭效果。
新的方式确定之后,时间至少能缩短三分之一,这就代表着无数条生命。
一切都准备好之后,秦威将手上仅有的一个轰炸机大队派了出去,对图们江沿线的日本进行了狂轰滥炸,日本人猝不及防之下,死伤惨重。
就在空袭开始的时候,奉军的重炮也对着江对岸发起了猛轰,把日本的阵地炸得四分五裂。在火力的掩护之下,这些特制的渔船终于出动了,一条接着一条,就像是搭积木一样,不到一个小时,在江面上就出现了三座浮桥。
这时候炮兵的火力准备也差不多了,奉军士兵踏着平稳的浮桥,快速的向着对岸杀了过去。
自高自大的日本人并没有料到这个结果,他们在沿线不过准备了一个联队的守军而已,火力更是远远被奉军甩开,因此战斗没有任何意外,奉军成功突破了沿江防线。
随后奉军在秦威的指挥之下,直扑罗津,目标就是十九师团的后路,只要切断这里,杀入远东的十九师团主力就成了断线的风筝,生死就在奉军的手上了!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