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英国人输送着财富,支撑大英帝国至今未倒的殖民地,英国人是死也不会撒手的,甚至连美国人想分一杯羹,都别想得逞。
如果仅仅是南非和津巴布韦的陷落,英国人或许不会找美国人,自己缩紧口袋坚持到战争的最后胜利。
但如果南非被攻陷,好望角的航运很容易被华夏人卡住,在苏伊士运河和澳洲都被华夏控制的情况下,整个印度洋都将在华夏的俯视之下。
那么印度这颗不断为英国人提供着粮食、棉花、茶叶、糖、香料,甚至是送往前线的炮灰的帝国明珠,也将会就此隔绝,甚至会直接失去。在没有外在武器弹药支持下,很难想象那里的英军能坚持多久,即使算上日本人也不行。
因为殖民地的特性,印度的工业根本无法保持武器弹药的自给自足,就连日本人的武器弹药也在向美国人采购。
一旦这条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航道被卡死,缺乏足够弹药的印度人填再多炮灰也没用。
况且,好望角被华夏控制后,说不定华夏人还会继续沿着非洲大陆的海岸弧线,顺着象牙海岸,沿着昔日欧洲冒险家寻找黄金国度的通道,一路来到欧洲。
在华夏非洲舰队和美国太平洋第5舰队以及第2舰队的援军对峙在塞舌尔附近后,就没有人再小瞧华夏舰队的战斗力了。
虽然在斯普鲁恩斯的指挥下,以及第2舰队的及时援助下,华夏非洲舰队只给了第5舰队以重创,但就此展露出来的强大实力,也足以震惊世人。
英国人自认现在是绝对难以阻挡他们进入大西洋。
不管是为了维护大西洋霸主的尊严和利益,还是保住现有的殖民财富,或是维持未来反攻澳洲和东南亚等地的通道,英国人都不能再退了。
只是他们已经力竭,现在的状态无力对抗华夏。
无论是海上,还是陆上,他们都需要美国人的支援。
匆忙之间,美国人也不可能一下子支援到位。在美国人的第一批3万的援军赶到开普敦的时候,华夏东非军团大军已经攻入了哈拉雷,前锋部队已经逼近南非边界了。
一路摧枯拉朽,根本没有多少能阻碍华夏军队前进的钉子,反倒是在北方的突尼斯,盟军组织了强大的部队挡住了华夏北非军团的挺进。
虽然苏伊士运河的作用已经不大,但地中海的战略重要还是使得美国人丝毫不肯让步。
第二装甲师虽然溃败,而且最后在亚历山大港只撤回了部分人员,使得残留的装备被华夏缴获,五千多人被俘虏,让美国人颜面大损,但美国人也从中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若不是制空权的失利,美国人的新坦克就能阻挡住华夏的钢铁洪流。
即使拼数量,美国人也不惧。
美国人快速组织起了第二场坦克阻击带,在华夏装甲部队攻到了斯法克斯前,就与之遭遇了。
这一次,华夏前锋没有鲁莽的直接前冲,让美国人的伏击圈失效。双方只是一触而退,坦克数量明显不占优势的华夏北非军团前锋队伍,靠着不到二百辆坦克还是跟美国人的近三百辆超级潘兴斗了个半斤八两。
但美国人冒出的新式战机却让华夏战机没有占据到绝对优势,竟然在数量相当的情况下,也打了个不相上下。
虽然美国那边有不少王牌和精英飞行员参战有关系,但在美国人的不断追赶下,华夏的一些优势差距也在逐渐的减少。
有了上一次的亚历山大港的教训,这一次华夏指挥官们明显谨慎了许多,不再莽撞的只靠着前锋就去撞美国人的铁板防守,而是聚集着更多的攻击兵力。
而美国人也在大量的调兵遣将,打算借助在突尼斯的后勤优势,赢得对华夏陆军的第一个胜利。
之前无论是在澳洲还是在日本,美国的兵力相对华夏都是处在劣势,美国人也没有决战的心思。
而在突尼斯,虽然美国人同样需要横渡远洋,但作为进攻欧洲的跳板,突尼斯已经是美国人的后勤基地了,转战欧洲的兵营更是设置了众多,用于支援意大利的作战。
大量的战略物资,甚至从意大利部分抽调回来的老兵,都使得美国人信心十足。
双方大军不断聚集,华夏和美国陆军的第一次大碰撞即将展开。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