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正二品的诰命夫人,官府还得小心对待,对一个药铺郎中就用不着多客气,大理寺去搜查仁和堂,居然一下子就找到掌柜的一本私帐,里面记载哪年哪月收哪位贵妇人的诊费,其中最小的一笔也是纹银百两。
白总督的发妻张氏名字也在账上,最早的一笔还是四十二年前的了,这些年下来张氏总共给仁和堂的是五千一百银子。
这么大的钱数看着就可疑,大理寺对仁和堂坐堂的几个郎中稍一用刑,他们就招了,这私帐上开的都是害人的药,白家张老太太则主要拿让妇人小产的药,也拿过几付让人逐渐虚弱致死的慢性*毒药。
还有一个郎中供出一件要紧事,白侍郎的正妻赵氏,是怀孕四个多月时滑倒动了胎气,但当时他诊治是能保住孩子的,结果是张老太太给他重金,让他把这个孩子打掉的。
有了人证,就好请张氏去大理寺了,审张氏和其心腹丫环管事共用了两天,全招了,白总督的小妾庶子女是张氏害的,她不认为是自己错,是白总督先有宠妾灭妻的苗头的。
至于两个嫡亲儿媳妇,老太太也说是无可奈何之举,还是白总督想让儿媳妇管家,架空她好逍遥自在,她只能自保了,而两个儿媳妇在下手前她都让有经验的婆子给看过,说怀得肯定是女孩她才动手了,结果掉了两个全是男孩她也后悔,私下里不知流了多少泪,又对后面生的孙女格外宠溺当补偿。
任张氏如何为自己辩解,白总督坚决要休妻。而她的两个儿子两个儿媳妇这时候才恍然,他们视彼此为仇人,以为自己的孩子是被对方害死的,努力的讨好老太太,想老太太站自家这边好“报仇”。结果真正的仇人居然是老太太,而老太太狠心害死两个孙子,为的不过是让两个儿媳妇内斗她好渔人得利掌权后宅。
两个个儿子也没办法再把这样的亲娘当亲人了,父亲要休妻他们只当没听到这事。
白总督的发妻也是官宦人家,张氏的兄长侄子现也是朝廷命官,本来对张家姑娘出了这样的大事。他们是不高兴甚至认为大理寺冤枉人的,结果张氏的陪嫁管事娘子招出,张氏的嫂子三十多年前的小产,也是因为张氏在回娘家时在身上带了装有麝香的香包,她倒不是和嫂子有什么深仇大恨。那香包是对付白家小妾的,结果那天张家老太太生病,张氏心急回娘家给忘了摘下来,又和怀孕的嫂子一块侍疾一晚上,于是…
知道了这件旧事,张氏的兄长就没再保这个嫡亲妹妹,反而求上族里将其名,免得家族有这样的姑娘连累了家族内别的女子的名声。张氏很快就被判了斩监候,算时间就年后了。
一个正二品的诰命夫人说完就完,这在京城贵妇人中轰动不小。老实说,对小妾的各种手段大家谁也别笑谁,但心狠的连嫡亲孙子也除掉,还得罪娘家绝了后路的,实在是屈指可数。
趁等候召见的时间,众命妇就议论上这件事。有的说张氏最不该得罪的是自己娘家,被除名又被休。死了都不知该葬在哪块地。
有的说张氏最不该得罪的是自己儿子,人老了依靠的就是儿女。如果张氏之前只对付小妾和庶子女,她的两个儿子还能认为母亲也是为了保护他们,结果…如果有两个儿子求情,白总督未必会休妻。
有的嘴上不说,心里想的却是白家之前得罪的人也包括皇帝皇后,虽说张氏的确自作孽不可活,但大理寺查得这么积极,案子判得这么快,是不是背后…
没人敢说出对皇家的猜测,大家借着张氏的事又说到各达官贵人家的婆媳,这其中公认的好自然是卫夫人这个当婆婆的了,其他的口上说待儿媳妇如亲女儿,但没谁不让儿子纳妾的,能提醒儿子不要宠妾灭妻,监督儿子常歇在儿媳妇房里的,就难能可贵了。
卫夫人却是真正做到让儿子只有一个儿媳妇,哪怕儿媳妇嫁过去六、七年只生了一个孩子,她也是公然说郭家子嗣本来就单薄,生多少全凭天意,不找借口往儿子房里塞人,这样子别说王家、任家、傅家感激涕零,就是别家也巴不得自家女儿能给卫夫人当儿媳妇。
不过自家儿子就算了,卫夫人对自己儿子都如此严格,做她的女婿怎么受得了,所以卫夫人在京城给林秀君选了两年,许多命妇都因为舍不得儿子而有意无意的躲着,冷眼旁观谁会“倒霉”成为淑宁县主的夫婿,结果林秀君成为五皇子的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