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要考虑到今后可能到来的对日战争,德国的战后裁军便显然不能做得过于彻底了。在清英的主张下,德国在战后第一年的海空军费仍旧保持在了一个相当可观的水准:战争期间开工的舰艇有大半都得以继续建造,其中包括那巅峰时期平均每个季度就要下水4艘的兴登堡级重型航母。算上已经建成和正在船台上施工的未成舰,德国海军将在未来数年之内成为一支由40艘舰队航母所组成的恐怖力量。这个数量虽然极其惊人,但在建造开支和日常花费上所付出的资金比例,却也并不比极盛时期的英国大舰队来得更加高昂。
更何况,德国海军还将大幅裁撤编制中的战列舰规模,从而降低海军的日常消耗,将整体军费控制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根据雷德尔所提出的计划,自俾斯麦级以前的19艘旧式主力舰将全部从海军当中除籍;它们或被改造成为战争纪念博物馆,或被拆除武装和机械之后作为人工礁群沉于海底,而更多的则是被直接解体,投入熔炼炉中回收钢铁。经此荡涤之后,德国海军那曾经引以为傲的战列舰队将只剩下硕果仅存的7艘,其角色更是退居二线以备不时之需,即便是同样不再建造的重巡洋舰都拥有远多于它们的出场率。面对这不可阻挡的时代大势,清英也只能忍痛签署了这一纸对战列舰的死缓判决令;唯一让他感到有些许安慰的,便是自己还能通过那些被改造成博物馆的幸运儿,来追忆自己曾经在这些由他所一手设计出的“孩子们”的身上,所倾注的永恒青春和无尽热爱。
陆空两军的装备生产远较海军为易,其绝大部分的生产线很快就停了下来。在清英的命令下,这两支军种则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新式武器的研究中去:除了被倚为绝对撒手锏的核弹和弹道导弹之外,寿命更长的喷气式航空发动机,以及对现有喷气原型机的改进,都将是他们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主攻课题。随着技术的飞速革新,这场战争中以量取胜的宏观构型也会在未来出现明显的转变;清英已经打定主意,今后德军的装备发展将以科技含量取代简单易产,作为评判其优越与否的第一标杆。
就在这初春来临的陡峭二月,燃烧了经年有余的东欧战火,也终于在渐趋温暖的朔风里宣告平息。莫斯科陷落后的苏俄军队已经再无法组织起任何有意义的抵抗,帝俄军队一路长驱直入,仅用了不到五周的时间,就从莫斯科冲到了650多公里外的红色圣地列宁格勒。其兵锋所向,苏俄的军队和地方当局无不望风归降;当民众们看到那些契卡成员被扭送抓捕之后,饱受红色恐怖摧残的他们先是浑身颤抖呆若木鸡,过了好长时间才反应过来自己当前所处的迥异环境,继而发出了满含热泪的怒吼欢鸣。
在帝俄军队的鼓励煽动下,一座座往日里神圣不可侵犯的“慈父”塑像被轰然推到,悲愤狂喜的人群对其各个部位脚踏、啐沫、锤击、斧斫……无所不用其极。如果说乌里扬诺夫的统治仅仅是开了恐怖*的先河,那么随后的斯大林则是将其推到了前所未有的至高峰;在他所统治的短短15年时间里,苏俄竟有600多万人因饥荒和迫害而非正常死亡,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历史位面中的法国在一战当中的总死亡率,堪与中世纪爆发的疫病相比。如同莫斯科攻城战后期的大量投敌兵变,很快便又在驻守列宁格勒周边的红俄军队中上演;尽管极少数凶顽狠厉的死硬分子坚持抵抗,但他们注定只能成为海啸之下的脆弱沙岩。
1月17日,新任苏维埃主席贝利亚在发表了一篇宣布全面投降的广播之后,随即走出了列宁格勒的地下掩体,连同百余名疲惫不堪的近卫军士兵向帝俄军队投诚缴械。广袤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在极短的时间里被传檄平定,笼罩在这片大地上达25年之久的红色血云宛若被飓风扫荡,在旬月之间便急速散舞吹去。那些曾经参与了推翻罗曼诺夫皇朝的老人,此刻的心中已满是复杂和沉重之情;逝者如斯,旧日轮回,今后迎接他们的,又将是一番怎样的命运?(未完待续)
ps:感谢鸡哥哥2010、八水、回归1m、飞翔宇宙间、不想死的小白等书友的月票支持,和金螃蟹、zhouyu1976、神奇傑克的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