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诸人看皇帝和镇国公这样说了,想着几百两不多,也就一个两个地认捐了,因镇国公是一品,捐了九百两,其他人便按少一品少一百两的规格,你几百两我几百两地踊跃捐助了。
一时文武百官统计下来,按平均七百两算(能上朝的都是五品以上的,所以最低也是捐五百两的),皇帝也拉到了几万两赞助,心中高兴。
元鼎帝看镇国公首先带头,先前对镇国公的不满也就消散了,点点头,笑道:“诸君如此体恤黎民,实是黎民之幸,朕会将诸位臣工所捐之数尽数详记,抄传天下,以令百姓知之。”
这些官员最是爱名声的,听说会传之天下,自然满意,也就对那几百两损失越发不计较了,当下齐呼“皇恩浩荡”。
就在朝廷处理北方遭难、抚恤、春闱等事务的时间里,二月里,镇国公府宗三奶奶生产,诞下一女。
洪姨娘看生的是女儿,心里未免有些不高兴,古代人嘛,重男轻女,都想生儿子,所以看是姑娘,不高兴也很正常,不说古代了,现代还有不少人是这样想的呢,这是跟男姓的风俗习惯导致的,要是规定生孩子跟女姓,为了所谓的传宗接代,估计马上就要重女轻男了,反正他们只是想把姓传下去,而不是为了什么男的血脉,要不然也不会有人为了有个儿子,抱养的都无所谓,要真是为了血脉,那肯定不会抱养个跟自己没半点血缘关系的人嘛。
闻百翎不想宗三奶奶因为生了个女儿就被洪姨娘不喜,要是像有些三姑六婆那样,同是女人还不帮女人,而是跟在一起幸灾乐祸那像什么样子,于是便道:“先开花后结果嘛,再说了,小夫妻年纪都还小,日子长着呢,姨奶奶倒也不用这么急。”
这年头又不用计划生育,只要小夫妻感情好,同床次数多,怀孕次数多,总能生男孩的。
洪姨娘看闻百翎这样开导她,便笑道:“大奶奶的话有理,却是婢妾想岔了。”
于是便收起了那丝不高兴,跑去照顾“儿媳”了——按这个时代的规矩,宗三奶奶的正经婆婆是高氏和小高氏,洪姨娘是不能在宗三奶奶跟前摆婆婆的款的,毕竟,就这个时代的规矩来说,妾是下人,顶多算半个主子,而宗三郎那是正经主子,他的妻子宗三奶奶,也是正经主子,没有下人在主子跟前摆谱的理,所以洪姨娘自然也不敢在宗三奶奶跟前摆谱,说宗三奶奶是“儿媳”,也不过是在心里想想罢了,肯定是不敢说出来的,不过宗三奶奶为人还行,所以也还算尊重她就是了。
但这次生了女儿,还是让宗三奶奶心里有点打鼓,怕洪姨娘不高兴说自己什么难听的,毕竟就算对方只是个下人,要敢说什么,自己完全可以教训,但对方是宗三郎的生母,这层身份让她还是有点顾忌的,是,要按理,她是可以教训洪姨娘,但,要惹恼了宗三郎,教训自己,那就完蛋了,所以要是洪姨娘真说什么难听的,她还真不知道怎么应付。
好在洪姨娘看起来虽然不是十分的高兴,但也没说什么难听的话,这让她松了口气。
事后,她从下人那儿听说了经过,听说是闻百翎开导的洪姨娘,心中对闻百翎越发敬重了些,想着有这样一个知情达理的好嫂嫂,也是她前世修来的福气了。
不几日宗元娘的夫家,张家出孝,皇帝倒没为难张家,一出孝就复起了,但,已不是以前的天官吏部尚书,而换成了礼部尚书,虽然品级是一样的,但礼部尚书可没吏部尚书的权力大,是个人都知道,皇帝对张家,这是暗降了。
开玩笑,好不容易趁着张家人守孝,将吏部尚书的职位弄掉了,元鼎帝哪还会给他们家吏部尚书的职位!肯定是要分权,不让张家与镇国公这一支的势力过强的。
不过皇帝冠冕堂皇说的好,说是张尚书丁忧后,接任的吏部尚书这两年干的不错,不好换掉,刚好礼部尚书要致仕了,就让张尚书接替礼部的职位。
皇帝虽想压制一下镇国公这一支势力,但也不想把他们打压的太狠,顶不住立贤派和立长派的夹击,所以就这样,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这样的局面,宗俊卿倒没什么不满意,毕竟这已比上一世好太多了,上一世张家可是因津州事件一蹶不振,直到外敌入侵他临危受命,需要一支自己的人马,免得手下不是自己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