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崇霭一袭青衫,上面罩了件藏青卐字暗纹夹袄。坐着黄包车去往泰丰茶楼,远远见门口已经站着几个身穿黑衣短打的汉子,心知张盐卯已经到了……
……
萧崇霭到上海已有两月,至今才准备开办第一个工厂。
两个月间,除了溜达着捡漏几个古玩,实地考察了一下记忆里的几个地方,分别为《浪潮》和上海本地的几家报社撰写了数篇诗文,萧崇霭光顾最多的地方,是圣母大教堂。
在那里,萧崇霭认识了从美国来的传教士约翰,从最初的宗教、英语语法到后面中西建筑、美食,唱诗班音乐,聊的话题无所不包。
也是在那里,萧崇霭偶遇或经约翰介绍认识了几位工部局董事。要知道,租界实际是不设政府的,真正的管理者便是商人联合组成的工部局。
工部局董事各国均有,主要是为租界商业发展有贡献的人。
萧崇霭英语、法语、德语交流一点儿障碍都没有,轻松的话题,无所不知的知识量。任何时候不疾不徐的语速,好听的声音却始终淡淡的。加上特制的西装,为增龄戴上的黑框眼镜,令其个人魅力简直满格。
由于约翰介绍说萧崇霭是一位撰稿人。所以大家便称呼萧崇霭为司高乐,意为学者。首先这么叫的是英国董事的小女儿,法国董事同到华国的夫人更痴迷于萧崇霭谈及的时尚……
两月间,虽然这些人时常谈及商业上的事,偶尔也会问萧崇霭,但萧崇霭始终摇头,只适当说些上海的发展,半句不提自己。
直到数日前,法国梅莎莉夫人再次问起萧崇霭他所说的管状口红和盒粉线笔,萧崇霭不经意的道快了,那地方厂房都是现成的,他准备的钱也够,基本谈妥了。众人随即对萧崇霭道恭喜。
再然后,萧崇霭后续办执照加盖厂房就很顺利了。
原因无它,租界内使用的是外国法律,说是一律平等,但很多时候华国人即便从同胞手里买到了土地和商铺,执照却依然要公董局颁发,若是有人想卡你,那么你就有可能怎么都办不了工厂。
萧崇霭从来不会把自己的记忆当倚仗,仅仅只是助力。这些董事有的放矢之下认识并不难,且对他今后做的事很有帮助,何乐而不为?
…………
萧崇霭到上海认识的另外一个人,是经昔日一起拉煤的张大民牵线的。
张大民父母死了后就到上海来投靠他的亲戚了,在江边帮人装船卸船。两人遇到后,铁塔似的汉子第一句就问萧崇霭现在在干啥,有钱吃饭没有?没工作他现在能立刻给他安排。
萧崇霭不由笑了。
这也是他找张大民的原因之一。当年几百斤的煤车,一个人在前面拉,一个人在后面推。十五六岁的许夜生能有几分力气?也就张大民肯跟他搭伙拼一组。
而张大民现在拜的门下,正是上海滩鼎鼎有名的帮派。
出来做生意,什么人都得认识,何况萧崇霭想要的悠哉悠哉独善其身的生活,也需要结识这些人。所以萧崇霭就让张大民牵线,认识了张盐卯……
萧崇霭的车刚停到泰丰茶楼下,张大民已经从里面出来了。
“夜生,来啦!”
“大民哥,我来晚了。”
“不晚不晚,这儿也刚到。”
张大民说着,将萧崇霭迎上楼。这个点儿,正是茶楼淡着的时间,寥寥几桌,张盐卯在这里有固定的包间,听到声音,正缓缓站起身来,萧崇霭已笑着抱拳道:
“张兄,实在抱歉,我来晚了!”
张盐卯一笑,“哪里话,是我想吃茶,早过来了。”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