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二十五
有一天上午上课,下午自学,匡世衡去找梁永斌玩。
梁永斌和江大友,铁君和孙朗,正在家打扑克。
见匡世衡来了,梁永斌起身相让:“世衡来玩两牌。”
匡世衡知道自己牌技不如他们,而他们四人又是老搭档,忙按住梁永斌双肩:“梁兄,你们四人玩,正好。我先看,负责倒茶。”
匡世衡给大家续了水,自己又倒了一杯,在旁边看了起来。
五个人有说有笑,香烟抽得满屋子的。
不一会儿,有个女生在大门外喊:“梁永斌!”
梁永斌连忙大声答应:“在家”,用手拱拱匡世衡:“帮我去接一下,是她”。
尹蕊进门就说:“呛死了。”
她定睛一看,有几个人在,马上改口:“对不起啊,这么多人在玩牌吗?”
梁永斌应道:“你来玩两牌?”
尹蕊笑道:“我不会。”
梁永斌歉意地说:“世衡,麻烦你倒杯茶。”
尹蕊心中有所不快,脸上仍笑着:“不用了,你们玩吧,我不打扰了。”说着,转身要走。
梁永斌赶紧起身挽留:“坐一坐,玩一会儿嘛。”
尹蕊没有理他,却笑着向大家摇手:“再见!”
梁永斌赶紧对匡世衡说:“世衡,请你帮我送一下。”匡世衡巴不得这句话,愉快地答应道:“好的。”
匡世衡第一次单独与尹蕊接触,局促不安,话一时不知从哪儿说起。
他想起一句老话,与女孩子在一起,想方法讨她的欢喜就行。
尹蕊心里也不高兴:我是来你梁永斌家里,应该你自己出来接;我进来,你应该给我让坐,介绍朋友;我走,起码你应该送我。你心里只有扑克牌,只有狐朋狗友。哼!
匡世衡先打破沉默:“他们几个都是永斌的朋友,我介绍给你听听?”
于是绘声绘色地讲了如何认识,如何喝酒,如何参加拳击比赛的故事。
匡世衡津津有味地讲,尹蕊全神贯注地听,二人从将军巷走上津湖路,又走上卧湖桥。
“我们沿运河边走一走?”匡世衡征求意见,尹蕊点了点头。
这运河原是江湖市漕运的重要水道,与湖南水乡的其他商埠相联,沿途布有浔阳码头、汉阳码头、缸瓦厂、陶瓷厂等遗迹,随着公路交通的发达,水路运输逐渐萎缩。
现在这运河成了市内的风景河,沿岸遍种鲜花绿草,原来纤道载种绿杨垂柳,匡世衡陪着尹蕊走着,俊男靓女倒成了景中之景。
为让尹蕊高兴,他说的都是梁永斌的故事;这也正是此时的尹蕊所关心的。
匡世衡既为自己有机会开始单独和尹蕊接触高兴,又不禁心中琢磨:怎么才能把尹蕊的注意力引到自己身上来?
房间里的尹蕊也是翻来覆去睡不着。
她感到自己虽然与匡世衡结婚多年,女儿晓艳也已经长大;虽然匡世衡仕途比较顺畅,当上了副检察长,在江湖市也是知名人物,物质生活比较丰裕,但心中始终不甘,她心中的渴望始终不能得到满足。
她有时想,得到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放弃该得到的,然后再得到的未必比前面的好。
她常常暗劝自己,睁只眼闭只眼吧,世衡总的来说还不错,将就着过日子就算了。
多年来,世衡如果不刺激自己与梁永斌的交往也罢,可他偏偏喜欢刺激,自己反而逐渐加深了对当时选择的后悔。
她后悔为了自己的虚荣心,为了自己的羞涩,没有大胆地问一问:“梁永斌,你为什么突然放弃与我尹蕊的交往?为什么突然躲着我,甚至都不再多看我一眼?为什么突然关上心灵之门,俩人之间变得陌生起来?”
又恨自己为什么不敢大胆地告诉他:我就是喜欢你。
她有时恨梁永斌是个懦夫:一点不知道如何追求女性,一点没有匡世衡的甜言蜜语,只是一个书呆子,只会让自己沉浸在一种不切实际的理想生活中—活该!
平时看你的样子像掩藏着什么痛苦,你身为男人,为着自己的所谓自尊,一点脸面,竟然不敢向我说明原委?
但她转念一想,梁永斌没有得到我的爱,可是看他和莲姐的那种默契多让人羡慕啊!假如莲姐换作是我,我们也会那么幸福,让人羡慕呀!
呸,好不害羞!怎么想着去当人家的老婆?
尹蕊自从这个念头在心底滋生之后,多少次想挥手赶走它,但它就像自己的影子一样,挥之不去,赶之不走,她终于明白,自己暗恋的是梁永斌,心底最爱的也是他,不知前生前世欠了他什么。由此她想起毕业那年的春天。
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江浙实习。上了火车,尹蕊不自觉地和梁永斌扎堆了。同学们暗地里都以为梁永斌和尹蕊谈了恋爱。
尹蕊从包里拿出茶叶蛋,笑着对梁永斌说:“我妈煮的,还热着呢,给!”话未说完,脸颊飞上了红霞。
梁永斌父母都在外地,出门自然不会带什么吃的,此时匡世衡从别座走过来,拿出一堆东西:有巧克力,有话梅,全是女孩子喜欢吃的东西。
匡世衡把巧克力递给尹蕊:“给,我妈买的!”
“你在家一定是惯宝宝了?”尹蕊笑谑地问。
“我家就我一个。我爸妈都是老干部,很大岁数才生的我,所以有点惯。”匡世衡有意地把家里的情况向尹蕊多透露。
梁永斌笑着说:“他说谎了。”
匡世衡一惊,马上沉下脸问道:“梁兄,我怎么说谎了?”
梁永斌说:“你才喊我什么?”
“梁兄啊!我一直这么叫你。”匡世衡说。
“这就对了,我们不是弟兄俩吗?怎么是一个?”
梁永斌的这个玩笑,听起来是贬,实际上是褒,匡世衡起先一楞,很快明白过来,笑了起来,尹蕊也舒心地笑了。
梁永斌天生喜好交朋友,不喜欢落单,他又喊班上同学来一起说笑。
他们在一起说呀笑的,凭古吊今,尹蕊只觉时间太短,不能单独和梁永斌一起寄情于山水之间。
第二天,全班同学租了一条游船游太湖。
尹蕊依然坐在梁永斌的身边,匡世衡则在尹蕊身边落坐。游船穿越江南水乡一座座独特的拱桥,进入太湖。
霞蒸云蔚,云天一色,一片光明。太阳照在碧波万顷的太湖上,远望南边风吹浪涌,不时卷起堆堆雪浪,腾起水雾,在阳光下折射出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彩虹,就像一座座彩色的小山,绚丽鲜明,忽明忽灭。
北岸山峦绵延,近青远黛,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湖中小岛,郁郁葱葱,叠翠流碧,俨然如蓬莱仙境。
尹蕊装做观看湖上景色,眼睛余光却把梁永斌看得一清二楚。
梁永斌专注于沿岸青山呈现的各种绿色,轻轻地用手指头扮数着:“墨绿、黛绿、青绿、深绿、油绿、浅绿、淡绿、嫩绿、翠绿、碧绿、柳绿、黄绿……”
“什么黄绿?”匡世衡不解地问。
梁永斌指着山坡上的绿树,说:“你看那绿,大概是翠柏的嫩芽,在阳光下泛着金黄,过几天就会变成翠绿的吧!”
“梁兄在研究绿的种类,还有一种是‘梅雨潭的绿’呀!”匡世衡嘻笑起来,说指往事。
尹蕊忽地追加了一句:“还有一种是帽绿,绿帽子的绿!”一句话把全体同学全逗得大笑起来。
“是不是这句玩笑开坏了?”尹蕊躺在床上追忆往事,企图追寻原因,因为从第二天起,梁永斌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对自己始终保持着若亲若疏,若即若离,若远若近的距离,而这种心上的距离,只有自己感受得到。
他们乘晚上的船只去绍兴。
从苏州乘船,沿着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南行。两岸幽香怡人,夜空繁星点点,偶闻鹧鸪、布谷鸟声,凭添江南水乡之夜的静谧。
尹蕊和梁永斌他们一起站在船舷上,观赏水乡夜景,一改白天的嘻笑,似乎谁也不愿打破虫鸣蛙声的欢唱和船体前行拍打浪花的流水声。
她知道梁永斌喜欢触景生情,写些散文诗歌,展现自己的才华,活跃学习气氛。
他的这种喜交际好交往的个性,在改革初期的中国还没有形成开放的气候时,往往会受到“好表现”的指责,独有尹蕊理解这种豪放的个性,张扬的热情是事业成功所需的气质,是改变当时社会沉闷空气所必需的要素,是人的创造能力的潜在表现。
可惜,尹蕊从来没有机会把自己的这些想法告诉过梁永斌,相互之间也没有坦诚地交过心,其实,只要你梁永斌有勇气相约,我尹蕊就会告诉你,我也是热情的人,豪放的人,你的个性我理解,我喜欢,在许多的事情上,我们感情相通,所以我说:“爱着你的爱”。而你梁永斌也说:“幸福着你的幸福!”
但你为什么不敢具体明白说出来,你到底是自尊?还是自卑?是怕难为情?还是怕我会拒绝?你没有勇气向心爱的人表白,怎么知道会不被接受?
这些想法在尹蕊的心里,不知重复了多少回,既怨梁永斌不解风情,又恨自己不敢大胆表露,怎么当时就惘然懵懂,留待事后追忆?
尹蕊记得,当时船上的匡世衡不时地看看自己,又看看梁永斌,心神不定。
梁永斌只顾着看风景,一言不发。后来尹蕊才知道,梁永斌站在船舷上,听着水流声,构思的是诗体小说《举头望明月》。
仲春的夜晚,凉气还重。尹蕊与同学们陆续回船舱休息了。
船舷上只剩下了梁匡他们两个。
尹蕊哪里知道,这晚上,匡世衡与梁永斌的一席话,使她成了匡世衡的女朋友,并成了他的妻子。
可是,尹蕊当时又怎么能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呢?
第二天上午,先去拜谒鲁迅先生的故居。
尹蕊像往常一样,仍然和梁永斌一起游玩。
她问:“鲁迅读私熟的三味书屋和百草园,为什么叫三味呢?”她把眼光向着梁永斌,显然希望他能作答。
梁永斌似乎在回避尹蕊的目光,只是淡淡地苦笑了一下。
匡世衡赶紧把话接了过去:“你看这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大概是指读书如同吃肉喝汤吧。”
他们的指导老师蒋老师在旁说道:“这个解释是对的。古人把经书比作肉汤,把史书比作肉块,把子书比作肉酱。子是指老子、孔子、庄子、孟子等圣贤之人。说读这三类书正如品尝这种美味一样。”
尹蕊笑道:“三味书屋,就是寓含博览群书的意思,是吗?”
她满以为梁永斌会投来赞赏的目光,可就在她一眼瞥去,在双方目光就要交接之际,他却把眼睛匆忙地移向别处了。
蒋老师说:“很好。古人说:诗书,味文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大家明白了吧?”
“那什么叫醯醢?”尹蕊问。
有同学抢答:“就像用肴肉沾香醋。梁永斌全是醋味啊,哈哈哈。”
尹蕊脸红了,梁永斌不发一言,匡世衡有点尴尬。
中午在“咸亨酒店”吃午饭,每人满满斟上绍兴花雕酒,嚼着孔乙己老先生吃过的回香豆。
尹蕊眼里瞄着梁永斌,在“太白遗风”的扁额下,一向豪放的他,在大家谈笑风生之时,仍未听他说一句话。
下午游鉴湖,大家又议论秋瑾的诗文和事迹,体会“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意境,尹蕊只见梁永斌脸上惨淡地挂着笑,还是没有说一句话。
尹蕊满肚子猜疑,弄不明白梁永斌为何有突然如此大的变化?她问过他,他不置可否,有意避开话题。
尹蕊不明白,是梁永斌变了,还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让他一下子失去了对自己的热恋。
后来听说梁永斌突然要结婚了,她的心一下凉到了脚底。
“嗯,我知道了。”一早才进办公室,梁永斌就接上了电话。
“我说,梁庭长,”匡世衡自从当了检察长之后,对梁永斌的口气上有了些变化,与工作有些联系的,一律称职务,比如现在称呼“梁庭长”;如果有领导和其他人在场,则称呼其名为“永斌”,以显示相互之亲密;如果是在私下里,仅几个朋友在一起,则称呼“梁兄”,以显示自己的尊重。
匡世衡认为,别小看这种称呼,也是在官场厮混的一种技巧。
他现在把一些在公共场合不便说,或者觉得与梁永斌当面说可能有**价的话通过电话说出来,匡世衡认为,这也是当领导的一种技巧。
因为他知道自己与梁永斌没有上下级关系,只是一种在检察院工作与在法院工作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并不能表明他们之间有正当理由可以说与工作有关的话。而他俩是朋友,加上这种工作上的联系,说话自然方便得多,影响力也大得多了。
“这案子不是我要打招呼,这你知道。市工行周行长是市委李书记的表弟,他知道我和你曾是老邻居、老同学、老朋友,我们这三老多铁呀。他求我跟你说说。”匡世衡说。
“嗯,我知道了。”梁永斌回答。
“你知道什么呀?你帮了他的忙,我再请他跟李书记说说。凭你的能力、水平嘛,早该上了。”匡世衡说。
“嗯,我知道了。”梁永斌嘴里应着,心里想匡世衡是在间接向我施加压力,他是在以我能否进步为条件,并且亮出了后台,可算是用心良苦。
他想不明白,不大的一个民事案件,为何要下如此的功夫?就随口问道:“匡检,这案子的情况你熟悉吗?”
“这个嘛,我听周行长说了一下,当然啦,案子在中院,你有最后发言权。说是湖中市电器厂的客户从江洋市某公司的打过来30万元,被湖中市工行新桥分理处将款项支付给了供销员。现在一审法院判决新桥分理处向电器厂赔偿30万元。周行长他们感到委屈,不好向省行交待。我也觉得银行凭票付款,怎么能判决银行赔偿呢。当然我是搞刑事的,对民事这块不太懂,说错了,你不要笑我。”
“上诉人请求呢?”梁永斌又问。
“当然是请求改判。”
“有没有提供什么新证据?”
“这没有,主要是看法上分歧。法院嘴大,定了就有道理。”
“匡检,话不能这么说。法院实行错案追究制,哪个法官都担心办错案,受到追究。当年南方一个法院的民事法官,办理一起民事案件,一方当事人对自己败诉想不通自杀了,结果呀,这个法官竟然被逮捕追究枉法裁判的刑事责任。你说谁愿意为了工作被追究刑事责任?再从另个方面讲,法院办案有严格的诉讼程序。我们案件来了,是电脑分案,没有人事先知道谁会分到什么案件,就像你才说的案件,分在谁的手上,我要查了才知道。”梁永斌很诚恳地说。
“你也不用解释了,我知道你们现在权大得很。谁的官司输赢,都是你们一句话。”匡世衡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现在把案子改过来,叫周林成赢了,谁敢不服?”
梁永斌知他说话有点带气了,赶紧在电话里笑道:“匡检,你现在是领导,千万别笑我们胆小。这个案子,请相信,我们一定会公正地判决。如果确实是一审判错了,二审一定会改过来。”梁永斌顿了一下,补充说道:“我说的是如果。”
“你跟我说话就别打官腔了!”电话那头的匡世衡嘲讽说。
“匡检,你不知道我们办案有多少人监督,哪像你办案那么潇洒。”梁永斌真心地说。
“你是说我们办案不受监督?”
“是说受到的制约相对要少得多。这样吧,我把案情了解以后,再向你匡检汇报如何?”梁永斌没料到自己的话已种下祸根。
“汇报不敢当。就是到时间沟通一下。”匡世衡挂断了电话。
梁永斌搁掉电话,点燃一支烟,心里觉得不舒服。
法院对每个民事案件,总要作出自己的判断,总有一方要胜诉,一方要败诉,如果当事人不是把诉讼胜败的因素归责于自己,归责于自己到底有没有理由和相应证据,而是归咎于法官断案有没有偏袒自己,这种观点不仅不利于个案的公正处理,而且对整个社会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的风气,对法院公正处理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