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不是问题,但作为一个国内的市长,正厅级领导干部,他是断然不能擅自接受境外媒体记者采访的。
想到这里,安在涛立即让市府办请示省委宣传部和省外宣办,征求上面的意见。半个多小时以后,省宣打回电话来,说是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欧阳介于批示同意房山市市长安在涛接受采访,但要求安在涛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要讲政治讲原则云云。
折腾了半天,等李平带着那三个美国记者来到安在涛办公室的时候,已经是上午11点多。安在涛迎出了办公室,站在走廊里迎接。
来人是两男一女,其中一男一女是金发碧眼的美国人,而另外一个斯斯文文拥有一张东方面孔的年轻男子,看上去像是翻译。
……
……
女记者叫凯瑟琳,是时代周刊这次派到华夏国来做这一次专访的采访组长,而男子叫汉斯,是一个摄影记者。那个斯斯文文的年轻男子则是翻译邓拓,燕京外国语学院的研究生。
李平搬了三把椅子,一字并排放在了安在涛办公桌的面前,凯瑟琳居中而坐,邓拓则坐在她的旁边,摄影记者汉斯则站在那里摆弄着自己的照相机,分不同角度给安在涛拍照。
身材火爆姿容艳丽的女记者凯瑟琳笑了笑,掏出自己的采访本,叽里咕噜说了一通英语。安在涛的英语水平虽然还可以,但凯瑟琳这原汁原味的、语速很快的美式口语他却几乎是听不懂。
邓拓笑了笑,翻译道。“尊敬的安市长,我是美国时代周刊记者凯瑟琳,感谢您同意接受我们的专访……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是关于最近华夏国学者赵辉提出的‘房山要建设贫民区’的问题,我们注意到,虽然媒体的报道很多,争议也很大,但房山官方却一直保持沉默,没有对此发表意见……请问安市长对此有何见解?”
安在涛沉吟了一下,朗声道,“首先请允许我更正一下,赵辉教授的本意不是建设贫民区,而是建设经济适用房片区。或者,凯瑟琳小姐可以理解成这样:由政府牵头,通过市场化运作,建设成片的供给城市穷人居住的低层次廉价住房。”
“赵辉教授的设想自然只是一家之言,但我们从中还是可以领悟到学者的一番深意。赵辉说:所谓的城市贫民,并不是单纯指原来城市中的既有居民,那些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移民,才是构成城市贫民的主要部分……最穷的农民和无单位者,不仅完全没有分房资格,自己盖个简易房也被指为私搭乱建,而要被惩处。他认为当前很大一部分城市贫民处于典型的‘无福利也无自由’状态,这是一个被城市长期忽视的群体,长期遭到排斥甚至驱赶……”
“我个人认为,城市存在贫民并不是什么羞耻的事,而未能以平等宽容的精神去对待这些贫民才是令人愤懑的。有的外来务工人员以自己的技能在某城市工作多年,可是仍然未能获得入户的资格;有的从事城市中最脏最累的劳动,不仅收入低微而且得不到人格尊严;有的从事有污染有危险的劳动,却不能享受劳保,得了职业病只能回老家,落了个越病越贫的命运。我们不必穷究赵辉教授的言论是否圆满,仅就他所提示我们的贫民权利与待遇问题就值得我们去深刻反思城市发展的路径。‘贫民区’既反映了社会分化,但也象征了城市的平等与宽容……”
凯瑟琳眨了眨眼睛,笑道,“安市长,那么,您的意思是说,房山市是同意按照赵辉教授的意见,建设贫民区喽?或者说,您的话代表着房山官方的态度?”
安在涛摆了摆手,“不,我只是在跟凯瑟琳小姐探讨一个共性的问题,城市贫民的问题,不仅我国存在,纵然是你们美国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当然,在包容和善待城市贫民方面,你们做得更好一些,我们需要向你们学习。”
“我们绝不建设什么贫民区,有意识地搞贫富分区。这是一个原则。”安在涛微微一笑,“赵辉教授的建议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启迪:那就是我们要重视和提高城市弱势群体的生存福利。因此,下一步,我们会以市南棚户区改造为契机,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手段,在2000亩的土地上规划建设大批量高质量的供给城市贫民和弱势群体的廉价房、经济保障房……建设资金的来源,政府投入一部分,通过市场运作募集一部分。”
“这不是什么贫民区,而是经济适用房居住区,而在居住区的外围,我们将进行高档次的商业开发,配套建设学校、医院、商场和各种娱乐设施……政府牵头,以商补贫,从而为十万乃至更多的城市贫民提供保障房,彻底改善他们的生存空间和生活质量,同时为他们创造更多、更体面的劳动岗位。”
“因此,如果一定要给出一个概念,那么凯瑟琳小姐可以理解成,我们房山将要建设一个低成本入住、高质量生活、以商补贫由工脱贫的新市民区。”
……
……
凯瑟琳对安在涛的专访持续得时间很长,看得出来,在来采访他之前,时代周刊方面做了很多准备工作,设定的采访选题包括了安在涛从政之初在资河开发区的善治、在归宁市的运筹帷幄以及在国外的外交官经历、在房山市的改革创新,甚至连安在涛当初在燕京卖过苹果,在报社当过记者,他的媳妇夏晓雪经营龙腾集团的事儿,都一一“兼顾”到了。
不过,话题虽多,但安在涛却把握住了一个基本的原则,该说的可以敞开去谈,但不该说的一字都慎言。毕竟,他的身份不一样,是政府官员,代表政府形象。
采访一直到下午3点才结束,中间,安在涛请三位美国记者去政府机关餐厅吃了一顿工作餐,然后回来继续采访。
送走了凯瑟琳,安在涛也没有把这事儿太放在心上。他本来以为时代周刊顶多就是发一个人物的专访,但不成想,在一周后出版的新一期《时代周刊》上,安在涛的照片竟然出现在了封面上。
封面上,不仅有安在涛的照片,还在上部打了一小行字:“一个思想、实干、魅力四射的东方城市市长”。
对于国人来说,能上《时代周刊》的封面可不是一件小事。在过去的数十年间,能上这个周刊封面的东方面孔都是政治领袖和一些大人物,安在涛以一个市长的身份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旋即在国内掀起一场舆论炒作的狂潮。
安在涛并不知情,还是夏晓雪在第一时间打电话过来兴奋地告诉了他,他才上网查看了一下,果然见自己儒雅微笑的面孔赫然出现在最新一期《时代周刊》的封面上,正在互联网上被四处转帖。
在某论坛上,安在涛看着帖子里那“改革少壮派——东山省房山市长安在涛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触目惊心的大幅标题,不禁苦笑起来,搞成这样并非他之所愿。
正在这时,冷梅的电话打了过来,安在涛接起后听见冷梅的声音有些兴奋,就不禁苦笑道,“小梅,真没有想到会上了他们这个封面……呵呵,还真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了……呵呵!”
“这是好事。”冷梅嘻嘻笑道,“这一回,你算是真正出名了。我敢说,你的名字准比一些明星响亮……同时把你的政绩宣传到了美国和全世界去,你还不高兴?不过这样一来,你以后做什么事情都会有媒体关注你,更要小心谨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