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臣也看着中书几个大佬。
若是按理分析,中书的处执并没有做错。不是挪用公用钱,虽贾昌朝用这个对付尹洙,但郑朗回归,提公用钱效果不大。况且当时府麟路面对十几万西夏兵士的攻击,这样做情有可愿。
张亢在代州做的事,就有些讲不清,但还能说一说,契丹攻击西夏,宋朝没有弄清楚,议论纷纷,做了一些变通,收拢兵士之心,以备战争。况且后面还暗中参与了河曲之战。
最说不清的便是夏竦的弹劾。
渭州。
也许后人都无法想像,不就是三司将朝廷南郊祭的一些赏赐物品均其直赐于兵士吗?这样做减少兵士埋怨之心,岂不是很好?
但就是这个做错啦。
渭州不仅是渭州,有三军三州百姓,有数万精悍的将士,还有市易,还有自垦的荒田,也就是钱兵粮都有之。张亢身份不明,半是武将身份。不顾朝廷制度,收拢兵士之心做什么?
当初贾昌朝还授使几个御使用富弼与杜衍安民,说他们收拢民心,意图不诡,差一点将富杜二人再贬。那个还有些说不过去,张亢的做法,恰恰是宋朝最忌讳的地方。
可以均其直,但提前通报一声,得到朝廷允许,才能均其直。
就是这一条看似很荒谬的理由,夏竦弹劾张亢,郑朗却不能替其辨解。
现在更恶劣。
寿州乃是何处,当初郑朗查隐田,刻意挑选的地区,张亢又是郑朗的亲近部下。去了寿州可想而知。
现在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郑朗不替张亢辨,张亢去寿州会十分为难。弄不好,又会生出许多事来。张亢是郑朗亲信,都不替其辨。以后又有谁替郑朗做事?替张亢辨,张亢是做错了,几位大臣一起出来争,有可能水洛城事件再次上演,郑朗不但进入不了东府。有可能贬出朝堂。
可是问题不是在这里。
张亢的做法固然有违制度,在宋朝还是一个人治大于法制的年代。不看僧面看佛面,张亢做法警告一下也可以,没有必要设这个难堪的局,让郑朗选择。
郑朗眼睛盯着陈执中与夏辣。
陈执中在郑朗注视下,摇了摇头。
他与郑朗颇类似,孤芳自赏。从不结朋,因此在朝中根基深,是名副其实的首相,与夏竦相争,却居于下风。
懂的。与我无关。
郑朗眼光又转到夏竦身上。
夏竦坦然一笑,干嘛呢,行知,张亢仅是一个武将,你不会与俺拼命吧。
王贻永与宋庠低下头,拧眉。坐到这个位置。没有一个是简单的,当真王贻永是打酱油的,若是如此。不可能能在这个位子坐得那么久,西府这几年换了多少宰相?这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物,也想到郑朗的难局。
庞籍与文彦博在深思,有可能也没有想到破解之策,但这是夏郑之争,他们没有必要参与进去。
郑朗又转向赵祯。
这也是一个奇怪的地方。中书之议,为什么皇上会通过?
赵祯也在注视着他。眼中神情却是十分平静。不错,正是平静。郑朗忽然心中一阵明悟,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帝王心?忽然也微笑起来,低下头不语。不是要贬张亢知寿州吧,俺默认了。
夏竦起先不解,过了一会,脸色变得十分难堪。
散朝。
张方平悄悄跟上,问:“行知,为什么你不替张亢说话?”
贬降磁州足矣,何必弄到寿州?
“为什么要替张亢说话?”郑朗反问道。
张方平一愣,他不能说张亢是你的嫡系,难道你眼睁睁地看着他被一贬再贬?
郑朗悄声说道:“我不说是有原因的,你看到夏竦脸色没有?”
“不懂。”
张方平不懂,郑朗也不解释。然而这件事意义非同小可,意味着夏竦不仅与陈执中争斗,也向郑朗发起挑战。各种小道消息也传到崔娴耳朵里,崔娴抱怨地问:“官人,为什么夏竦要对付你?”
想不明白啊,自己丈夫与夏竦又无恩无怨,在夏竦最艰难的时候,丈夫还力挺过夏竦,替他争辨。传将出去,会让欧阳修等人笑掉大牙的,丈夫在做愚蠢的事,养虎为患。
“他担心我进入东府。”
崔娴明白了,夏竦与陈执中争得头破血流,无外乎争的是首相。丈夫一去东府,无论夏竦或陈执中,就成了蚌与鹬,丈夫则坐收渔翁之利。所以将丈夫卷进来,成为一场浑沌局。可又想到另一件事,问:“为什么皇上也同意了?”
“娴儿,这是帝王心。”
“帝王心?”
“我与吕夷简不同,你看看朝堂诸相,夏竦我替他正过名,陈执中有严荣的联系,庞籍与文彦博担任过西北官员,同属于西北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