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鸿渐这么一种诚意,那在很多好莱坞业内专业人士看来好的电影里面,那真是屡见不鲜的。很多剧作家在写剧本的时候,那都是秉持着一个“要想点子想的自己实在想不出来了,再在想出来的点子里面选一个自己感觉最好的”,这样其实也是一种比较诚意的方法。而贾鸿渐这么一种方法呢,那是他自己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跟他比起来,当然有不少好莱坞人可能比不过,但是也有人比贾鸿渐更加有诚意!
比如说传说中的“詹姆斯-卡梅伦”——这老卡在《泰坦尼克号》之后,基本就没有拍过片子了,他这么一个做法那是很奇怪的。因为档次跟他差不多的斯皮尔伯格这么一个大导演,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在这么一个时空中,那往少里说隔几年还是会有一个作品的,而卡梅伦真的是可以在历史上做到12年才出一部作品!他这是在干吗?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或者说按照他重复的标准答案是:“等待图像捕捉技术的成熟。”他筹备《阿凡达》的十几年中很大一部分时间只是用来“等待技术成熟”。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物理学系毕业的卡梅隆,很早之前就有利用技术手段营造视觉效果的野心。也就是从那时起,这个心存高远的年轻人努力创造着机会去吸引制片人的注意。事实上,经过30年的导演生涯,如今的卡梅隆依然不变地喜欢在每一部电影里完成自己技术的突破。《终结者》之外,美国国家电影学会最佳视觉效果奖不厌其烦地提名给他的每一部电影,并且绝大多数时候也最终把奖杯颁给了他。这个2003年就发明了属于自己的3d摄影机系统的科学狂人,其实早就有机会拍这部片子,但是他为何一等再等?原因就是他觉得3d并没有完全成熟,而为了成就第一部可见的具说服力的真人3d电影,他和他的团队奋斗了4年,没有休息日,完全不得喘息。所有努力,都是因为他绝对坚信3d是整个电影产业的一个**,把《阿凡达》当成**的一部分。
除了技术之外,卡梅隆对细节的坚持也让人惊叹。在卡梅隆看来,电影是不能瞎掰的,甚至包括凭空而来的外星语言。偏执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难怪卡梅隆被称为“狂人”。来自南加州大学的教授保罗-弗洛莫是一位语言学专家,他被卡梅隆请来,负责创造纳美人的语言。在卡梅隆给出的包含30多个纳美语词汇的剧本雏形下,弗洛莫花了4年时间,摸索创造出了一套拥有语法规则和语言结构、可以使用而且完整的语言体系——纳美语。这套语系完全符合卡梅隆提出的要求:有韵律感、流畅、富有感染力。弗洛莫还跟卡梅隆一道,为潘多拉星球上的所有动物、植物及地区命名,每个名字都有英文、拉丁文和纳美语3种。最后,这些被编写成一本350页厚的潘多拉百科全书。
当然了,诚意这么一个词儿后世好像有点被滥用了。好像要捧一个片子,影评人就说这片子有诚意,要黑一个片子,就说没诚意。不知道这个诚意是从那里看出来的,是筹备时间长短、是明星多少、是制作费用多少、还是演员导演卖力程度?但令人最疑惑的一点是什么时候看电影成了看诚意了?因为有诚意所以不能批评,所以就要支持、就要看?因为认为一部片子没有诚意,所以就要狂踩,就说不要看?难道现在的电影评论家都成了精神病专家了,能从电影中进行精神分析,分析出来导演和演员在制作、拍摄电影的诚意。难道我等百姓不是去看电影,而是去做精神分析吗?是不是看电影同时不做精神分析的人就是傻呢?难道导演拍摄、演员演戏就是要给大家树立一个精神分析的案例吗?
在贾鸿渐看来,这诚意实际上就是在于吸引观众与否,而不是在其他的地方。诚意足,就是哪怕小制作也要让人看了很好笑或者很好看,让口碑可以起来!就是踏踏实实的想要让观众得到娱乐的这么一种电影。而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看到了电影圈赚钱,就想着随便弄一个剧本,找俩明星,炒作一下之后就上映骗钱这么一个事儿,所以很明显,那种炒作的做法肯定不是有诚意的做法。特别是在中国电影圈儿,这诚意的事儿吧看起来更是让人觉得应该好好琢磨。有人几年时间拍摄、喊着自己诚意之作,结果拉了一堆大明星依旧是烂片,依旧不赚钱,电影是大众娱乐,本来就是通俗艺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