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什么事情都自己来做,这等事情还是交给吴有览靠谱。
与吴有览有交流了一会,荀冉便十分满意的的和常子邺离开了吴家酒场。
老实讲这次探访酒场对荀冉的触动还是很大的。在他的印象中唐朝的酿酒技术一定很落后。没有蒸馏的酒也能叫酒?少年常感叹若是自己记得高度酒的制作方法一定要做出来灌醉所有大唐权贵。
可惜荀冉不是百科全书,只能在杏酒一事上多费些心思。
回到府中,荀冉便和常子邺讨论起长安城内杏酒铺货一事。
常子邺的观点是由常家出面来做这个牵头人。
这样做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碍于常家的威望那些商家不敢对杏酒的铺货量做限制,杏酒在销售的绝对数量上不必担心。
但这样做同时也有很大的弊端。
一旦数量太多品质就很难保证。虽然吴家是酿酒世家,手艺上无需怀疑。但扩大酿酒规模后雇佣的人品质可是参差不齐。
哪怕只要酿出的一桶杏酒出现了问题,也会对杏酒的声誉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对于这种新推出的酒,口碑无疑是最重要的。
口口相传的威力荀冉可见识过,自然不希望其发挥副作用。
相反荀冉想要用一种看起来铤而走险的方法-饥饿营销!
饥饿营销这种方式在后世是极为常见的,无外乎是利用了消费者争抢的心理。
实际上商品的存量并不少,只不过被人为的放出风去导致形成一种一货难求的局面。
当然荀冉选择饥饿营销多少也有无奈。
他无法像后世那样囤积大量的商品,那样杏酒的本质得不到保证。
常子邺虽然学问不好可却不笨。荀冉稍稍给他讲解一番,常小公爷便明白了其中关节。
二人便决定采用这种看似冒险的激进做法。
一连数月二人都在为杏酒的推出做准备。
直到正月十五当天,在长安城各大酒楼中,都出现了杏酒的身影。
这当然不是巧合,不过更有意思的是,这些酒楼的杏酒在销售了三日后就全部售光。
那些王孙公子觉得这杏酒口味独特,可喝了才没几天便买不到了。
他们命人寻访全城却仍然买不到酒,心中自然郁结。
就在失望之情弥漫在长安城中时,十日后在西市泡馍馆,常子邺宣布独家售卖杏酒,且每天只售卖一百坛。
一百坛酒的数量看似不少,实际平分到整个长安城却犹如沧海一粟,根本不够看的。
但正是这样的做法让杏酒在长安城彻底火了。整个权贵阶层都以能畅饮杏酒为荣。要想做到畅饮怎么也得在府中备个五坛十坛,这样宾客来时才好拿出来招待。
大唐百姓有上行下效之风,见权贵们对杏酒如此追捧,普通百姓自然也感起兴趣来。
便在这时,荀冉和常子邺使出了杀手锏-推出廉价版杏酒!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