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老师你怎么了?感冒发烧了?要不要去医院看看啊?”
王庸明知故问,故意刺激郑经道。
郑经怒哼一声,反驳:“你才发烧了!你全家都发烧了!我有重要的事情找校长,今天就放你一马,不跟你一般见识!快说,校长干什么去了?”
王庸翻个白眼。
求人问事不是这种态度的,就冲郑经这态度,即便王庸跟他没有矛盾,也不会告诉他。
“哦,校长说拉肚子,去厕所了。要不你去找找看?反正我看他很急匆匆走出办公楼,去了教学楼那边。”王庸胡诌道。
“去教学楼?办公楼的厕所不能用吗?难道说都满了?”郑经眼里闪过一抹怀疑的目光,却还是关上门走了。
剩下王庸一人呆在校长室,有些百无聊赖。从校长接听电话的模样来看,估计校长一时半会回不来,王庸有的等了。
而王庸却没看到,此时正好有一个车队驶进学校,秃子等保安穿着崭新的工作服整齐列队,齐刷刷敬礼,却是规格很高。
车队只是在办公楼前停了一会,从车上走下几个教委官员跟外国人,一行人就直接往教学楼方向走去。
校长正陪同在这些人身边,一脸恭维的说着什么,似乎在向几名外国人介绍一中的悠久历史跟浓厚学术氛围。
叮铃铃,这时候第一节课的铃声打响,却是到了正式上课的时间。
而校长陪同一干贵宾,径自走进了六班的教室。
一边走一边还能听到校长王婆卖瓜式的自夸:“潘森先生,六班是我们天泰一中语文成绩最好的班级。负责教课的郑老师,也是我们学校的老资格语文老师,多年成绩名列全省前茅,是天泰连续数年的优秀教师。相信他一定能够讲出一堂让您满意的汉语课程来。”
一个戴着眼镜的蓝眼睛中年男人点点头,用流利的汉语说道:“我们三一中学之所以选择你们天泰一中作为考察对象,就是认可你们天泰一中的教学成绩。如果贵校的授课方式同样精彩,能够让美国的中学生也听懂,并且为之感兴趣。那么三一中学这次的双语交流学校,就非你们学校莫属了。”
这个叫做潘森的外国人,却是来自美国第一高中,三一中学!
三一中学,位于纽约州的纽约市,建于1709年,为美国的第五所最老的学校。整个中学包含从幼儿园到高中十二年级。
之所以说这是美国第一中学,是因为这学校教学成绩极为优秀。二零零七年有116名毕业生,其中有20名进入华尔街日报八大名校,比例为17%,常青藤+斯坦福+mit录取率高达47%。学校更是多次被《华尔街日报》评价为美国最好的三所学校之一。
而这所学校还有全美最强的拉丁语的训练,超过半数的学生学习拉丁语,每年有几十名学生参加全美作文竞赛获奖。
现在,受到世界趋势影响,三一中学决定再开展一门汉语学习班,以方便学校的精英教育。
经过副校长潘森的缜密考察,潘森最终圈定了三所华夏中学,想要与其缔结双语交流友好学校。天泰一中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潘森已经将其他两所中学考察完,今天是最后一站。也就是说,今天就会决定天泰一中是否能够搭上三一中学的顺风车,获得一个分量不低的国际名誉。
能够跟美国第一中学结为友好学校,对于天泰一中的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校长今天才会很早就到学校,而郑经也神秘兮兮的找到校长室时候,没跟王庸大吵一架。
今天这一战,至关重要。无论是校长还是郑经,全都不容有失。
“请。”校长冲潘森一行人做个邀请手势。
潘森等人走入六班教室,坐在了后排准备好的听课桌子前。
而同行的教委的同志趁机拉住校长,问道:“今天到底有把握没?”
校长咂咂嘴,道:“信心是有,把握就不好说了。潘森本人对于华夏文化很精通,不比一般美国人。想要让他满意,有点难啊!但是我敢保证,要是我们一中都不行,整个天泰市也不可能有行的了!”
教委的人露出一丝笑容,说:“好!有这种信心就可以!走,咱们进去。”
然后跟校长迈步走进了教室。
而讲台上,郑经难免有些紧张的宣布道:“上课。”
即便是老教师,面对这种场合他仍然有些局促不安。毕竟这件事对一中的意义重大,成败全系在了他的身上。
今天郑经特意挑选了一篇跟西方思想接轨的课文,鲁迅先生的《呐喊》自序。
这篇文章里传达的思想跟西方提倡的自由、民主基本类似,郑经觉得潘森应该会比较好接受。
课程正式开始,郑经虽然品性不好,但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