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下文学>重生大明之六世荣耀,老娘不要 > 第501章 科普下西洋的宝船动力是不是蒸汽二(第1页)

第501章 科普下西洋的宝船动力是不是蒸汽二(第1页)

网上有些人是大中华发源论,瓜不是,但这个事,瓜觉得,能站。

在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所谓的蒸汽汽车所需要的部件:

——比如汽缸(风箱)、活塞、偏心连杆、曲轴(曲柄)、齿轮(偏心轮)、蒸汽炉(釜、锅)等等。

这里面——

公元前400年左右,大概是战国时期,机械齿轮就有了,应用在战车上面。

公元前100年左右的西汉,发明了曲柄、倾斜式连杆。旋转式扬谷风车就是应用的代表。

公元31年,发明了水力风箱,又称水排、水力鼓风机、鼓风水排。主要用于冶铁、冶铜、制陶。

水力鼓风机通过水车滚动把水能传给偏心连杆,偏心连杆带动活塞,活塞连着皮质的风囊,连续开合风囊鼓风。整套装置与蒸汽机的工作方式相反,它却有与早期蒸汽机相同的工作原理。

“蒸汽机”就是“水力风箱”的逆过程。

这个逆过程,其实也被发现了。

唐朝时,天文、数学大家,又以僧人闻名于世的僧一行(张遂,公元687-727年)所编《大衍历》中,率先提出了自动车的构想,提出了“激铜轮自转之法,加以火蒸汽运”的大胆设想,并将这种机器称之为“汽车”。

唐朝的科学家徐宁在《火石精论》中也写过“釜内燃煤,以热烟趋(驱)之,则可轮轮而转也。”

明朝永乐年间《天潢玉牒》中记述——“和所乘之宝舟号大福,其幢如楼,底尖上阔,钢制其骨,水炊其动"。

明朝唐顺之的兵书《唐荆川纂编武编》,有这样的描述——“一女自行舟,一女更深坐小艟,不须棹橹不须篷,自能急急过江去,怒气喷来犯者凶。”

明朝王徴的《奇器图说》也有“火船自去”的描述。

清朝,南怀仁蒸汽汽车。

朝代中发展的过程如下:

唐朝以前就具备一切技术条件——唐朝有了理论(实践与否没有记载)——宋朝也许有了发展但肯定没有官方应用——元朝断代——明朝实际应用——清朝有且仅有的一台汽车。

瓜梳理所有的前后顺序,只能得出来的一个结论——被偷家了。

而且,有可能是贯穿了好多朝代的偷家,只是在明末清初才更加的明目张胆,倒反天罡。

唐宋元时期的暂且不提,明清时期,偷家的必然是传教士。

这几位传教士甚至出名到大多数人能记住他们的名字。

利玛窦(1552年—1610年)——明朝万历年间,

汤若望(1591年—1666年)——明末清初,伽利略的学生,利玛窦的好友。

南怀仁(1623年—1688年)——清朝康熙年间。

只要大家稍微留意一下上面所写的年份。

这三个人,以及他们带到中国的其他不知名的传教士在后世大家认为的“西学东渐”里,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就可以有非常清晰的概念。

瓜觉得,前面利玛窦的偷,还是偷偷的偷。

后面这两位,基本就是白拿,或者说被清廷白送了。

举一个例子。

明清易代,偏偏清是异族,清军入关之后,“防汉”是基本国策。

因此清朝钦天监监正一直由传教士担任,汤若望是首任监正,南怀仁也做过监正。

关乎天命的天文上,清廷居然用了西方传教士。

往大了说,西方传教士在清朝真正取得了钦天监的控制权,天文领域成为西方文化殖民地。

那么除了天文领域之外呢?

细思极恐。。。。

反正,在南怀仁死后两年,西方就弄出了蒸汽机。

工业上的一些发明跟改革,是不可能平地起高楼的。

西方原本落后的一切,怎么就会突然间变身成为先进的代表?

所有新鲜事物的发明创造应用都无法一蹴而就,都需要长期的积累,适当的时机。

而中国,积累了好几千年。

居然就成了落后的一方。。。

可笑至极!!!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迷糊先生  女神系统:我也是被迫当海王  生常  00后勇闯韩娱,制霸娱乐圈  四合院:还想坑我?挨个报复!  赛尔号:我米瑞斯,没有进化受阻  穿越古代忙致富  怪侠我来也1  天傩  四合院:奋斗从五十年代开始  三国之刘辩再造大汉  都市:斩杀仙帝?可我真是炼气期  万界龙祖  穿越南京1937  红尘异仙  仙道有情  为了传武而生!  网游之刀问江湖  青汐传  重生2009,财色兼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