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做事都极为大方,很有主心骨的样子,很多时候都让王平暗自感慨,儿子女儿错了性格。
不过,女儿坚强独立一些也好,至少能不被人欺负。在没有女戒等书荼毒的时候,女儿家更要天性自然才好。
又跟女儿说笑了一阵儿,这才离开,回到书房,看到那已经被苏公公挑开的窗户纸,叹息一声,他到底还是没忍住。
科举制度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尤其,在皇帝不能够掌权的情况下。
这种对战世家选才的制度之所以能够被提出来,想来也少不了太后娘家的参与。世家也不是铁板一块儿,总有那么几家会有自己的小算盘。
只可惜……随手把这份折子放到一边儿,没再去关注后续。
次日上朝,有官员在朝堂之上提出此事,那官员也是寒门出身,早早就被苏公公拢在手下,或者说,不是苏公公的门路,他恐怕根本无从登上品级排行,此时一副大义为公的模样说出科举制度来,也算慷慨激昂。
他说完之后,朝堂一时静默,小皇帝早在中途就睡着了,躺在宽敞的御座之上打着小呼噜,被龙袍包裹的小肚皮一起一伏的,很是有节奏。
苏公公就站在御座之旁,即便做出一副自矜模样,还是掩饰不了眼中的得色。
“此制度,不知诸位如何看?”
御座之后,仅隔着一层金色纱帘,太后优雅的声音传出,气定神闲。
好像被开启了一个开关,底下开始有人走出一步发言,反对的——赞同的——反对的,殿中诸位大臣无形中分成了两派,各有优劣之说,几乎吵得不可开交。
被一个反对的大臣猛然高声惊醒的小皇帝不管不顾地哭了起来,苏公公赶紧去哄,太后见此情形,只能宣布暂且退朝,明日再议。
朝臣陆陆续续退出,王平被苏公公叫住,带到了太后那里。
没有了纱帘遮挡,王平不敢抬头,微微垂了眼帘看着脚前砖面,等候太后吩咐。
“相国对科举制度有何高见?”太后一上来就直接问道。
“请问太后,寒门之中有几名子弟真有才学?有几名子弟读遍经书?又有几名子弟知晓如何做事?”
对着太后,自不可像对着苏公公那般敷衍,王平直接问出这三个问题,见得太后语滞,便拱手告退。
“相国也是寒门出身,竟不为寒门张目,不怕让人失望?”
在王平退到门口的时候,太后悠然一问,王平微微低头,回道:“正因出身寒门,才知制度利弊,不敢轻允。”
言罢,又是一礼,再不迟疑地走出,见到等在门口的苏公公,还冲着他笑了笑,并不多言。
“太后娘娘,相国大人可是允了?”也是今日上朝的时候,看到众多阻力,苏公公才明白这件事没有一个挑头的实在不行,而最好的人选,在他看来,莫过于这位寒门出身的相国。
太后微微摇头,凤口衔的红珠在额前轻轻摇晃,衬得粉面娇俏,眼中却是怒色斐然,“相国不足与谋,当另寻人选。”
苏公公微微蹙眉,哪里有那么好的人选,眼睛一转,倒是想起了那位献上此策的寒门士子,笑道:“老奴这里倒是有个不错的人选,不如太后见见,若果然能够,待他实施实在是最好不过的。”
太后娘家也是世家大族,若有他们作保,莫说这位寒门士子还算有才,纵然无才,把他推上一品大员的位置也不是难事,而有了地位之后再谋其他,也正是题中应有之意。
“既如此,就先见见吧。”太后同意了苏公公的意见,当日下午就秘密见到了那位名唤蔡子卜的寒门士子,与之相谈甚欢。
半月之后,王平看到了升任蔡子卜为一品太师的草拟,这蔡子卜是何许人也?
即便身为相国,王平也不可能对每一个官员的履历一清二楚,何况这名字极生,又并非世家姓氏。
苏公公好意提点了一下,说明这是太后娘家举荐的人,王平也不好否了,当今并非太后亲生,乃是抱养的宫女之子,为此由太后娘家选拔一个“天子师”,确保天子倾向自家,也是不难理解的。
这是官场人情,若非与太后娘家有着大仇,轻易都是不会否的。王平揉了揉眉心,他倒不知几时一品官员也能随意做人情了,但,太师不同于相国,虽名为三公之一一品大员,其实并无实权,所以,给了也就给了。
这般想着,也未曾再查证,便让这位寒门出身的蔡子卜摇身一变成了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