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已经展开,同时还微改了几处人机工程,基本定型完成,下一步就是研究怎么扩大生产,提高效率的问题。经过完善之后的样枪,甚至已经交付皇帝陛下亲自审核。
作为兵器,颜值即战斗力的定律也算是亘古不变的,即使是初次接触近代火枪,但流畅的线条,华美的外形,轻易就征服了开国皇帝的欢心。而强悍的实战性能,更是让皇帝陛下有种立马让全军装备这种超级新生代兵器的冲动,只不过这种冲动在得知了价格之后,很快就打了退堂鼓。要知道,根据洪武二十六年的统计数据,大明帝国共计设立三百二十九卫,另六十五千户所,若是全部按标准编制,共计有一百九十余万大军。
当然,军旅出身的朱大老板自然能估算这等神兵利器对军队战力的提升,于是在夸奖了徐钦及军器局的努力之后,也下达了要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同时皇帝陛下也深知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喂饱的道理,大手一挥,二十万两的特别生产经费就划了过来,另外还有折算过来差不多八千两的研发奖励。
最重要的是,在徐钦的争取下,朱大老板许诺了,若新式火炮研制成功且让他老人家满意的话,可给军器局工坊的匠户们五个工部大使的恩衔。虽说只是区区九品的官职,但这对于那些匠户们而言,可比铜臭值钱多了,顿时都跟疯了一样加紧推进工程进度。现在已经基本掌握了徐钦提出的砂模铸造工艺,只等进一步的微调和改进,以期铸造出符合徐钦设定指标的新式火炮。
徐妙锦这边的理论传授进度也极为喜人,在解决了少量的世界观瓶颈之后,徐三小姐连续刷了三套徐钦按照后世大致中考水准的物理化学试卷,获得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平均分九十五以上的优异成绩,这还是徐大少故意在第三套考题里面出了几道超纲题的结果。
这让人不由得感叹,这妹子要是放在二十一世纪,顺利接受那个年代的全套教育的话,怕是进什么中科大少年班都有希望。
接下来就是更加艰深的高中知识,不过这进度就谈不上多快了,不过问题不在于徐妙锦学不会,反而是徐钦教不快。毕竟徐大少丢下这些东西也超过十年,即使当年成绩极好,也得慢慢回忆。
剩下的时间,徐三小姐也没闲着,她实际上已经找各种理由,寻了十来个五、六岁的无父无母的孩子,养在王府杂物房里专门开辟出来的一处小院子里。这些孩子们虽都是聪明过人,不过一来没有她那种妖孽的智商,二来几乎没有任何文化基础,还得从头慢慢教他们基本的识字、算术,之后才能过度到物理化学,想来至少也得三四年的时间,才能窥到科学的门径。
不过这作为一个开始,已经是非常伟大的一步了,徐钦也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也不敢奢求他们在十年之内发挥太大的作用。但这就是一颗种子,完全新时代的种子,再不济,十来年之后,徐大少手中便会拥有一批具备基础科学知识的人才,很多科技树的摊子就能铺开了。
倒是另一处的布局,这段时间杳无音信,让徐大少颇感意外。
本以为用一篇超越时代的股份制改革和帝国两大豪门的保护伞,可以轻松忽悠樊云和巨蛟帮成为自己在社会经济领域的试验小白鼠的,看来自己还是小看了这位纵横黑白两道的大佬。至少在这段时间,双方进入了一种微妙的静坐对峙状态。徐钦知道他是动了心的,可他就是按兵不动,樊云也知道徐钦是别有用心,但徐钦也不打算强求。反正他们已经被徐大少盯上了,时间有的是,可以慢慢炮制。
至于私生活方面,在抛开了短期重压之后,徐大少也可谓是春风得意。
不知是由于他跟在皇帝身边的时间和频率上升的缘故,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他发现好像自己和自己的那位未婚妻江都郡主碰面的机会明显呈上升状态。
二人虽是各怀心思,但因为在这种无意的碰面之下,愈发的熟悉,再加上朱元璋有意无意的纵容,两人之间已经算是可以正常地说得上两句话的程度了。这也算是一个极大的进步,毕竟这婚事已经无可更改,两人逐渐熟悉起来,甚至看对眼儿了,总比陌生人般举案齐眉要好得多。
另一方面,再私下密会一下蒋小姐踏踏青,泛舟秦淮莫愁听关雎弹弹琴,回家让小采莲捶捶腿,这日子简直如神仙一般。徐大少简直像大声疾呼:这才是我想要的大少爷生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