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件事对大宋来说是件坏事。
但李清微只能对他们表以精神上的“哀悼”。
毕竟这场仗,宋蒙两军几乎都丧失了相当一部分的精锐力量。这是李清微乐意看到的。
蒙古人阵亡八千多,五千多人不同程度受伤,而且参加这一场战斗的蒙古军都是身经百战的精英。是忽必烈特地从自己的各个部队之中抽调出来组成的。
尤其是那一支身绑火药,划着小舟高呼“大汗万岁!”,勇猛冲锋在前,击沉六艘炮船的近千人的队伍,更是精英中的精英。
这些人的损失对忽必烈来说是非常沉重的,本来忽必烈这次孤注一掷是想要一战成功,绕过襄阳,像当年的金人一样,突破淮河防线直逼临安,金陵。
但可惜他这一次低估了一个人,那个人就是曹将军。
曹将军经过上次李清微的点拨之后,真的把自己的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去御敌了。
宋军前期伤亡大,很大程度上是非战斗减员,见到了凶残的蒙古人冲过来,前线的宋军就开始崩溃,随之而来的就是溃退。
不少人都是被自己人踩踏致死的。
古代前线作战,不可能像现代化战争那样,能用各种办法联系上前方的部队,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而古代大规模作战全靠建制组织度,还有士兵的基本素质。
基本是前锋部队如果全面溃退的话,那么后方的部队一来不明所以,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二来出于恐惧心理,也会跟着一起溃退。
这就是所谓的“兵败如山倒”。
而宋军在这场战斗的初期就遇到了这种情况。
若是换了往常的话,定然是收拢部队,然后组织梯次纵深防御,节节抗击。
但是这一次曹将军没有,他亲自带领自己的卫队,在前线作为督战队,先杀了一批逃跑的军官们,然后放言谁敢后退一步杀无赦。
大家见到三军主将都没有逃跑,而是就在前线督战,宋军的士气一下子就被稳住了。
之后便是宋军扭转颓势全面反扑,而且曹将军还派出快马,报告军情请求支援。
这一次大宋朝廷众人,表现出了空前的团结。
这帮人虽然是帮贪得无厌,鱼肉百姓的“虫豸”,但不代表他们都是傻缺。
江淮防线是拱卫京师的重要防线,若是被蒙古人攻破,无疑是在他们的脑袋上悬了一把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砍下来的刀。就算是睡觉也睡不安稳。
虽然那些门阀们是有“卖国求荣”倾向的,但是“卖国”的前提是蒙古人依旧能保障他们的利益。
但是如果就这么失去了江淮防线,让蒙古人长驱直入攻破临安的话,那么他们这些门阀们也就失去了跟蒙古人“有条件投降”的本钱。
而且蒙古人破城之后,受损失最大的人是谁?肯定不是那些被刮得干干净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穷百姓。
肯定是他们这群门阀世家,毕竟他们的“大宅门”里有钱,有粮,有很多漂亮的姑娘。
既然对方已经破城了,他们也不在乎你投不投降这种无聊的问题了。
这是这些门阀世家们,不可接受的,因此这次无论是勋贵派,还是门阀派都实现了团结一致。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