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张北这代人而言,小时候电子设备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
那时候所有的快乐基本上都可以说是来自于大自然中。
而且在物资并不丰盛的年代,大自然几乎给了他们这代人一个完整的童年。
一路走,一路和直播间的观众聊着天,张北很快就来到了细辛的窝子这里。
王老二和沈峰先到一步,此时正整理着麻袋和铲子准备开始挖掘。
细辛这东西张北之前在直播间介绍的很详细,现在也不打算再次进行介绍了。
调整了一下摄像头后,就加入了王老二和沈峰的队伍,开始对这一片窝子动手。
跑山人挖细辛主要是需要它的根部,这东西晒干之后可以入药。
现在只是刚刚入秋,还没到跑山人大规模出货的时候。
若是再过一段时间,每一个跑山人的家里面都晒满了药材。
制作药材其实是一门手艺,有的人手艺好,可以用一百公斤的湿货制作出七十公斤的干货,而且质量都是上乘。
有些人手艺差了一些,一百公斤的湿货只能制作出三十公斤的干货,质量上还不会太好。
干货和湿货的收购价格天差地别,至少以细辛来看干货的收购价能达到八十一斤,而湿货的价格通常只有二十。
这还是张北凭借着把头子这个身份将价格抬了起来,如果放在以前,干货能有四十,湿货能给到七块已经算得上高价了。
不过现在正值秋天,各种药材的窝子产量极多。
单单是眼前这一个大窝子,他们三个人挖的话,今天每个人带五十斤的下山是绝对没什么问题的。
所以说秋天对于跑山人来说极其重要,这个时间里,任何事情都要朝着后面推一推。
不管是王老二还是沈峰,都是跑山二十年的老人了,对于怎么挖这种根系的药材,早就无比的熟悉。
前前后后不过两个小时,几个人已经装了大半个麻袋。
张北的身体素质要比常人好上一些,自然挖的也就更多。
这两个多小时,沈峰和王老二一人也就挖了四十多斤左右,而张北自己就挖出来接近七十斤。
按照往年细辛湿货的价格来估算,不提张北,单单是王老二和沈峰一人也有八百左右。
如果回去之后制备成药材,这个价格还会更高一些。
将麻袋绑好丢到了一棵树下,随后张北捏碎了几个树叶,在上面做好了记号。
大部分在长白山附近生活的居民,都认识跑山人这种标记。
甚至这么多年下来,哪怕是不用这种标记他们看到山上捆绑好的麻袋也不会轻易去动。
接下来吃个午饭之后他们还要去林下参的窝子,而且今天的路基本上都是原路返回,与其拖着两个大麻袋,还不如放在这等回来的时候再背下山。
王老二看着张北已经拿开始掏食材,也带着一些不舍朝着这个细辛的大窝子看了过去。
“这要是放在以前,不挖上一个礼拜我是绝对不会走的。”
王老二的话顿时起了沈峰的回忆,颇有些赞同的点了点头。
他们可不是最近几年才加入的那些跑山人,很难理解当年的日子有多苦。
那会跑山人的窝子少到可怜,像是这种大窝子,如果不是需要保护幼苗的话,能给采摘的一干二净。
而现在,哪怕他们都尽量挑选体型足够大的进行挖掘,这个窝子至少还能支撑来三到四波的跑山人。
张北看了一眼财迷的两人,随后也将鸡蛋和咸鸭蛋从背包里面翻了出来。
“行了,总不能我们一锅端一点汤都不给别人留吧!”
现在跑山人的生活虽然好上了很多,但窝子这种东西多少都不嫌多。
细辛又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药材,想要挖一些带回去的人不在少数。
更何况他们又不缺窝子,今天这几十年完全足够了。
因为下午还要赶路,还有一个棒槌窝需要他们去挖掘,今天中午只能简单的吃上几口了。
沈峰从家里带来的是自己卤制的大鸡腿,仅仅是看着就充满了食欲。
王老二带来的则是东北的大包子,每一个都比手掌还大,没有丝毫的弄虚作假,全都是满满当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