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令狐愚的计划告诉了曹彪,曹彪自然也是欣然答应了,毕竟谁不想当皇帝呢?
因此,在得知了曹彪的想法后,王凌便派出自己门下的舍人劳精到洛阳,因为王凌的家属大都还在洛阳,所以想将自己的计划告诉了他的儿子王广。
王广自然是同意了自己父亲的计划,不过王广却认为现在还不是实行计划的时候,因为已经被杀的大将军曹爽是因为骄奢淫逸而失去了百姓的信任,何晏此人虚浮而不能治国,丁谧、毕轨、桓范等人虽然有着较高的声望,但是都在一心追逐名利,再加上当初多次变易了曹魏的典章制度,随意的更改政策法令,这些当权者心里想的太过于所以然了,基本上都是不切合实际民情的改变,而百姓大都是习惯于旧制,因此没有多少人会支持曹爽等人,所以曹爽等人当时有着倾动四海的能力、威震天下的声名,但是曹爽等人被杀之后,手下的名士就散去了大半,百姓们已经照遵循旧制,没有人会为曹爽他们感到悲哀,这都是失去民心的缘故;而如今的司马懿本心难测,但是司马懿却能够提拔贤能,遵循先朝的政策法令,符合百姓心里的愿望,并且将那些造成曹爽恶名的事情都加以改正,已经得到了民心,所以想要推翻司马懿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虽然王广言之有理,但是王凌却听不进自己儿子的话,继续坚持己见。
因此在同年十一月的时候,令狐愚再次派张式去拜访曹彪,并且进行密谋,结果还没等张式回来,令狐愚就突然病逝了,而令狐愚的突然去世却带来了一个极大的变数。
令狐愚的一个幕僚杨康此时正在京都司徒府中上报兖州政务,结果在听到令狐愚病死的消息后,此人不知道怎么的,竟然立刻向当时的司徒高柔举报揭发了王凌、令狐愚的计划。
而高柔自然是司马懿一系的人马,所以在得知此事后,便立刻向司马懿报告,司马懿在得知此事之后相当吃惊,但旋即又恢复镇定,因为王凌现在已经是位列三公,而且还是一个实权派,现在除了杨康的证言之外又没有其他具体的证据,所以司马懿在一时之间难以下手对付王凌,所以司马懿决定暂时静观其变,严加保密,并另派自己的手下黄华出任兖州刺史,而王凌对杨康告密之事毫无所知,依旧在暗中积极准备着各项事务。
到了嘉平二年(也就是公元250年),荧惑(古人对火星的称呼)出现在南斗星的位置上,王凌说便认为这是上天给自己的指示,认为会有新的君王取代之前的君王,于是王凌更加坚定了另立新君的行动。
到了嘉平三年(也就是公元251年)的元月,孙权害怕在自己死后魏军长驱直入,于是便封锁了涂水,而王凌知道自己终于等到了机会,于是以进攻东吴的名义,请求中央发下统兵的“虎符”,以方便王凌调动扬州大军发动政变,而司马懿知其是计,自然是不答应,所以王凌在无奈之下,只能又派自己的心腹手下杨弘去说服新任兖州刺史的黄华与其共同举事,没想到这杨弘和黄华竟然联名上奏司马懿,告知司马懿王凌即将叛变之事,而这一边的司马懿见时机成熟,便直接调集了数万人马,同年四月的时候从水路南下,而司马懿先行下达赦令赦免了王凌之罪,然后又写信晓谕王凌,结果不久之后司马懿的大军便突然到达百尺堰,直逼州治所寿春,也就是王凌的大本营。
因为没有虎符进行调兵,因此王凌手中没有足够的兵马,所以王凌知道自己肯定是打不过司马懿的,因此王凌便决定向司马懿投降,并且在受关押期间选择了自杀,也算是以死明志,刘鑫在这一点上还是挺佩服司马懿的。
而王凌的这一次叛乱,也是第一次的“寿春三叛”,也就是在司马氏把控曹魏朝政之后,三次发生于寿春的叛乱,依次是王凌,毋丘俭,还有诸葛诞三人。
不过还有一个小道消息,因为司马懿在同年死于疾病,因此有人就认为是王凌的鬼魂作祟,害死了司马懿,这和关羽死后弄死了吕蒙如出一辙。。。
刘鑫想到这里,不由得开始怀疑这王凌之所以被天道所“催熟”,怕是要送去给司马懿当做“磨刀石”哦。。。
毕竟司马懿与诸葛亮都已经会提前出世,到时候天道应该不可能直接就给予司马懿与诸葛亮超高的智慧与能力,肯定会是在循行渐进,一点一点的让司马懿与诸葛亮得到锻炼,发展成历史上的那个自己。
因此,司马懿与诸葛亮就需要足够的磨刀石,因此天道就将一些历史上司马懿与诸葛亮的对手都提前“催熟”,如果没有自己的干涉,恐怕这王凌很有可能就会死在司马懿的手上。
当刘鑫想到这么一个猜测的时候,便不由得肯定了这个猜测,因为刘鑫知道以天道的性格,十有八九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于是乎,刘鑫就开始思考另外一个问题了,那就是自己应不应该“救”下这个王凌了,而且看王允这个样子,不可能是闲着没事带自己侄子来找自己玩吧,所以刘鑫估摸着王允是想要让王凌投靠自己。
事实也的确如此,王允从自己的渠道得知了袁逢已经答应刘鑫,会联合杨赐等人请奏汉灵帝,让刘鑫成为益州牧,王允自然是想给自己的侄子谋一个出路,所以王允就找上了刘鑫。
而刘鑫虽然知道王凌文武双全,但是刘鑫并没有招揽王凌的想法,因为刘鑫觉得自己还是别和王允扯上太多的关系,因为按照刘鑫与苏佳的猜测,王允之后肯定还会搞个大新闻,刘鑫可不打算牵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