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突然从西域回来的淮南王刘安之后,不是一直居住在大汉的汉室宗亲,就算现在刘鑫已经被汉灵帝与大汉宗正府认定为了汉室宗亲,但是刘鑫也可以肯定一件事情,那就是在日后自己如果统一了大汉,势必会有一些人站出来质疑自己的汉室宗亲身份,到时候刘鑫就会陷入进退维谷的处境,因此刘鑫需要了解一番如今汉室宗亲这个圈子里的情况,以做好应对准备。
于是乎,刘虞与刘晔也以为刘鑫现在刚刚回到大汉,对于大汉的某些情况还是太了解,所以刘虞与刘晔便相互补充,给刘鑫进行了一番科普。
如今的汉室宗亲们,日子普遍都不怎么好过,当然了,这里是指与大汉开国时期的汉室宗亲相比而言,毕竟只要不是像中山靖王这样完全没落的汉室宗亲,现在至少也能够过上富裕的生活,作为一地望族,就像刘晔的家族一样,虽然现在的刘晔一家子都没有出仕为官,但是刘晔的家族所在的县城与其所属的郡城,每一位上任的官员,无论是县令还是太守,基本上都会来拜访刘晔的家族,都是给足了礼数,逢年过节更是礼物不断,当地的百姓也非常愿意听从刘晔所在家族的一些指令。
而刘虞所在的家族已经地处幽州,而幽州作为大汉的边疆地区,与异族部落交接,所以一直以来都是处于一种地广人稀,发展缓慢的情况,所以幽州当地的世家大族非常少,而且级别也都不高,再加上外地的官员也普遍不愿意到幽州赴任,因此刘虞所在的家族一直把控着一地太守的位置,在当地的威名更是比刘晔所在的家族还要高出许多,因此刘虞所在的家族都可以说是当地的土皇帝了,不过还是因为幽州地处边疆地区,常年会与异族部落发生冲突,因此幽州地区普遍实施的是军政分离,因此幽州地区的县尉的实权普遍都要高于县令,这是只有在幽州与凉州才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毕竟在这些容易发生冲突的地区,手上有兵比手上有权要厉害的多了,因此刘虞所在的家族虽然控制了当地的大部分权利,倒是最重要的兵权却没有落在刘虞所在的家族手中,这也算是日后公孙瓒窃取刘虞手下兵马的伏笔了。。。
而到了中原地区,因为在大汉开国初期,许多汉室宗亲都被分封了属于自己的地盘,而且大部分都位于中原地区,也就是兖州等地,而且这一时期被分封为王的汉室宗亲,大都是属于藩王级别的,不过在汉武帝时期大都数都被削藩,只拥有了相当于一郡之地的领土,这些藩王也只拥有自己领土的少量权利,到了现在就更像是一些吉祥物了,完全失去了对自己领土的把控权,但是这些汉室宗亲们都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因为他们世世代代都可以在自己的领土上享受特权,虽然没有了权利,但是依旧能够过上优渥的生活,并且只要自己不作死,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而到了最后,便是如今的汉室宗亲中,少见的实权派了,这些实权派的汉室宗亲都是与如今的汉灵帝血脉比较近的,而且基本上都是三四十岁的中年人,比汉灵帝大上了一个辈分,当然了,还有一些是被征召到洛阳来为官的,不过这一批汉室宗亲有实权在手,还是令刘虞与刘晔非常羡慕的,而在这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刘表,刘焉,还有刘岱与刘繇两兄弟了。
其中就刘岱与刘繇两兄弟是齐孝王刘将闾之子,牟平共侯刘渫的后代,其中刘岱如今已经是兖州刺史,而刘繇曾经被任命为了侍中,如今却突然选择辞官回乡。
而说到这刘繇,刘晔便有话说了,因为刘繇是在公元156年出生的,与刘晔算是一个辈分的,而且刘晔所在的家族与刘岱刘繇两兄弟所在的家族也有着一定的交情,所以刘晔从小就是听说着刘繇这个“邻居家的孩子”故事长大的,经常被人拿来相互比较,所以刘晔对刘繇的情况非常了解。
刘繇与刘岱两兄弟按血缘关系来说,都是属于汉室宗亲中的嫡系旁支了,因此一开始的时候因为刘繇已经出仕为官,所以刘繇便一直没有出仕,直道刘繇在十九岁的时候,因为自己的堂叔刘韪被盗匪所劫持为人质,刘繇便为了搭救其堂叔,便开始了一个胆大的计划,刘繇带着十多号人混进了贼窝,找到机会将盗匪头目斩首,成功的救出了自己的堂叔,因此刘繇开始有了名气,由于刘繇在此事中的表现而深受乡民爱戴,因而刘繇推举为了孝廉,于是官拜拜郎中。
后来刘繇被迁任下邑长,因为拒绝了当地权贵的一些请托而弃职而走,结果刘繇又被扬州刺史征辟,因此巡行至济南,而这里的济南相却是当朝中常侍之子,而刘繇发现此人贪赃枉法,于是立即将其奏免,于是刘繇的名声再次高涨。
平原人陶丘洪(当地有名的文士)想要让刺史举刘繇为茂才,不过刺史认为在去年他已经举荐了公山,也就是刘繇的兄长刘岱)为茂才,现在又要举荐正礼(也就是刘繇的表字)为茂才,说出去就难免有一种钦定的感觉。
但是陶丘洪确认为如果此事举荐公山在前,提拔正礼于后,这正是所谓的“御二龙于长涂,骋骐骥于千里”,因此说服了刺史。
于是乎,不久之后刘繇便被举荐为了茂才,因此刘繇又被司空府征辟为掾属,出任为侍御史,但是刘繇并未到任,而是转而避乱淮浦县,到现在却是没有多少消息了。
不过刘鑫倒是知道,在公元194年的时候,长安兵变之后,郭李二人控制汉献帝,便开始大肆分封汉室宗亲为各州刺史,刘繇因此直接被钦定成了扬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