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驾的全称为别驾从事史,亦称别驾从事,于汉代初置,是为州刺史的佐吏,也可以说是刺史的幕僚,协助刺史完成各种政务。
因为别驾作为刺史的幕僚,所以地位较高,并且在刺史出巡辖境时,别驾也会另乘驿车随行,故名于别驾。
刘鑫很清楚苏佳为什么会让逢纪担任别驾一职,因为别驾官职颇高,地位也不低,但是实权并不多,因为归根结底别驾只是刺史的幕僚,专门负责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采纳与否还是以刺史为准。
所以让逢纪担任益州别驾一职,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既给予了逢纪高官厚禄,也能让逢纪发挥自己的才智出谋划策,帮助刘鑫解决问题,而且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住了逢纪,因为逢纪只要接受了别驾这个官职,基本上在刘鑫统一天下之前,逢纪是没有升迁的可能性。
于是刘鑫笑着点了点头,开始思考怎么和逢纪商量这件事。
不过说道官职这件事,刘鑫就有些头痛了,因为自己现在还只是一个平头老百姓,所以刘鑫的手下里的官员很少,只有黄枚出任了成都县令,张肃出任了成都县丞,因为姜维要跟随自己前往洛阳,所以成都城门卫一职由马忠代领而严;帅因为要去江州见他父亲,已经辞去了成都县尉,改由龙治担任。
所以在刘鑫落实身份,并成为益州刺史或是益州牧时,刘鑫就得给自己手下的这些人安排位置了。
先说现在刘鑫手下还没有官职的人可不少,文有苏佳,曹操(虽然曹操现在还是洛阳北部令,但是既然要跟随刘鑫去益州,那么曹操就得辞官),钟会,袁绍,黄权,秦宓;武有姜维,王双,淳于琼,张任,罗勾。
至于张松因为要负责情报网络的工作,所以不用再安排官职了;而雷丘因为是商人出身,根据大汉律法是不能成为官员的,所以只能暂时委屈雷丘负责成都拍卖行,协助张松推广益州酒楼,等到以后天下大乱,刘鑫才能安排雷丘出仕为官。
当然了,还有不少人才已经被刘鑫给预定了,比如其中成功率极高的夏侯两兄弟——夏侯渊与夏侯淳,曹操的表弟曹仁,他们都与曹操的关系非常不错,十有八九会在曹操的劝说下,为自己效力。
至于有可能成功的,便是杜幾,田丰与沮授这三人,他们都是那种和曹操与袁绍交情都还行,招揽的成功率也就五五开,一切就看刘鑫的个人魅力能不能打动他们三人了。
至于有一定可能招揽到的人才,也就是戏志才,但是因为戏志才刚从袁术手下弃官而走,所以现状不明,还需要进行一番调查,所以能不能招揽到戏志才,那就真的是要靠缘分了,缘分到了就还有希望。
至于真正的随缘,那就是指郭嘉和诸葛亮这两位小正太了,刘鑫已经打算抽时间去颍川“拐卖”这两位小正太,不过刘鑫估摸着自己也就只能试试招揽郭嘉,毕竟郭嘉是寒门子弟,“拐卖”起来压力会小很多;而诸葛亮可是世家子弟,诸葛家也算是大汉叫的上名号的世家了,所以刘鑫想要“拐卖”诸葛亮到益州去的话,压力可不小啊。
当然了,说道正太的话,洛阳可还有一名自己的“脑残粉”——周瑜,刘鑫觉得自己只要能说服周异,说不定就能把周瑜带回益州,到时候刘鑫就想看看,没有了周瑜的孙坚会是怎样,还能不能拿下江东。
另外还有一个人已经是刘鑫的“囊中之物”,因为他与刘鑫打了一个不可能赢的赌,那人便是贾诩。
而现在的贾诩,已经回到了自己在武威姑臧的家中,正心事重重的思考着一件事,那就是自己与刘鑫打的那个赌。
那时刘鑫预言在五年之内,太平道会发动叛乱,动摇大汉的根基,然后希望自己为他效力五年,如果五年之内刘鑫的预言成为现实,那么自己就将为刘鑫效力;如果刘鑫的预言在五年内并没有成为现实,那么刘鑫将会奉上千两黄金,作为自己在这五年内为他效力的赔偿金。
贾诩当初之所以会答应打这个赌,首先是因为形势比人强,自己刚刚被刘鑫从氐人叛军的手下救了出来,并且周围全是刘鑫的人,贾诩可不敢拒绝刘鑫的要求,因为贾诩可不敢用自己的生命做赌注。
然后贾诩也听说过刘鑫的名字,作为一个聪明人,贾诩自然是知道刘鑫的未来是一片光明,现在刘鑫去洛阳,绝对能够落实他的王室身份,并且还能身居高位,到时候自己为他效力五年也不是不能接受,而且说不定能获得黄金千两,到时候自己也有资本开始隐居,不再理会这大汉乱世,而且如果太平道真的发起叛乱,那自己也算是在刘鑫手下有了依靠,安全系数要高得多。
所以,贾诩当时便选择与刘鑫打这么一个赌,反正贾诩说实话觉得自己并不会吃亏。
而在之后,贾诩与刘鑫车队随行的那几天,刘鑫亲切的接待了贾诩,并且让贾诩见识到了不少新奇的事物,让贾诩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自己和刘鑫打赌并不吃亏。
而到了贾诩离开刘鑫的车队,开始继续返回武威姑臧的时候,贾诩在一路上遇上了不少的太平道信徒,在向凉州的百姓传教。
这个时候贾诩就感觉到事情越来越不对劲了,自己与刘鑫打的那个赌,自己十有八九是要输了。
因为贾诩也是听说过太平道的一些消息,知道太平道是起源于冀州,发展速度听说还不错,但是贾诩没想到现在凉州都有太平道的信徒了!
要知道凉州也算是大汉的偏远地区,也就比满是丛林瘴气的交州好上一点,平时除了来戍边的士兵或者商队,很少有外地人会来凉州!
PS:第三更在今天之前,还是一章3000字的,今天终于能万更了,可喜可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