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渐渐冷了。
秋收的稻茬子已经剁成堆,做成茅草盖子修补屋顶,或是圈住禽舍,稍稍拦住外头的寒气,只等一个月后肥猪出栏宰了好过年。
庄子里的学堂还有几日才放年假,可傻小子们早上老是赖着不肯起来,拖拖拉拉的被家里好一顿吼。有些心疼娃子的还特意上学舍里问能否上个半日。范师傅没有一般老夫子的顽固,对这些孩子也不会严加苛刻,宽限了半个时辰,让他们吃饱穿暖了再来,不过几日就能放大假了。
整个庄子修葺屋舍,囤地积肥,经常有妇子们吆喝自己娃子回家吃饭的声儿,又有那些逃学的皮猴子被老子爹逮了回去,好一通骂,说是过完年就不让去学舍,干脆就帮家里打理茶树,早些挣钱罢了。
这样一来,玩的特别开心的几只毛刺灰溜溜地背着书袋,耷拉着头又去了学堂。原先那股子意气都没有了,可见这一回去多少人会笑话。若是自己不上学了,还不被其他人笑死,一准骂没出息。
朝秋看着亭玉和采清身上穿的绣花掐腰棉袄,今年大家都抽长了身子,显得格外秀气。只是又想到这阵子家里来的那几位戴花甩帕的媒婆子,心里一阵无力。
朝秋幽幽叹了口气。
女孩子到了十六,就是到了订亲的年纪,若是拖到十七十八,一不小心就说成大姑娘了。姥姥和二伯母都有些急了,这再过个把月就过年了,若是年前定不下来,明年春里忙,拖上一拖,可就来不及了。
亭玉也有十四了,只比采清小两岁而已。不过个子高,两人面相又有些相似,倒像一对亲姊妹。
朝秋托着腮帮子,摸着自己的眉眼,若有所思地对着姐姐们愣神,手里的针线早就放下了。她也只能绣个不成样子的荷包,说到做衣裳,针脚就有些不够用了。
言璟仍然在念书,可没有打算接着考秀才,顶着一个童生的名头。倒对学武用上了百倍的心思。每天回来都是一身的青青紫紫,饭量增了一倍,只是眼底发青。一般都是吃完饭倒头就睡,只为了第二日早起练功。
龙井东山开了一小块的地,把南山这边的禽舍给全部搬了过去,这样一来,那些难闻的味儿。以及废水都能往东山那边移。
宁月荷也不再是帮忙打理鸡舍羊圈,楚家的甜品坊里有些厨活适合心细的妇人做,至于东山脚下的禽舍都由长工打理。倒是力气大的有些吓人的英婶子,却舍不得这养猪宰杀的活。半年来楚家给了十两的工钱,直把她喜的合不拢嘴。不过到底长工都是男的,她也不好再呆着。不然庄子里就传出闲话来了。干脆就在自家的茶树林子里多侍弄一番,等着来年春茶挣上一大笔。
趁着日头好,沿着南山外圈的山溪移栽了密密麻麻的垂柳。空隙的地方建了茶棚和长工屋舍,彻底分隔了庄子和南山之间。就连上四合院的路也重新做了一条,把原先从山脚楚老汉家的那一条重新种满了树,沿着东山那边的方向填下一条青石山道。为了防那些浑水摸鱼的,就把南山的路封了。只从长工屋舍旁的青石路进出。
这样一来,虽然要多绕一圈。可方便了家中的马匹和牛车都能轻松上山,也少了那些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一伙儿子人,整日在井叠庄里荡漾,却也不是来走亲的,隔几日就有几人走错路上南山来。
李陶氏手里拿着针线给双胞儿子做冬衣,莱宝和锦宝如今已经能上柜台帮忙点帐,拿的工钱也多了。前几天还给李陶氏买了一副银簪扣,喜得她摸了好久才小心收起来。
这边儿子们干活很是勤快,连楚明栋都忍不住夸赞。李氏挺着大肚子,一脸的柔意,经常对着自己的肚子看着看着就笑了。
李陶氏呵呵直笑,把手放在李氏的肚子两侧摸了摸,心里想着自己怀莱宝锦宝的时候,腰两侧是空的,整个肚子大的要命,全往前面尖挺着,等九个月的时候都已经坐着站不起来了。
李氏才六个月不到,肚子倒像那些坏了八个多月的样子。李陶氏心里满满的,说不得又是一对双胎,很有可能是外孙。只是又愁了起来,若是生的是外孙女,想来闺女心里也有些疙瘩,而且双胎也不好生。幸亏女婿上心的很,早早就请了两个十里八乡有名的接生婆,李陶氏的心又放下了。
腊月里来扫房煮粥,桃溪边多的是洗竹篾凳子的人,到年前那几天是最冷的时候,可不耐烦赶工洗涮。
今日刚好大晴日,被栓在家里大半个月的秦氏,脸上褪了肿,只是那张脸愈发黑了,接连着家里没一人待见她,就连最贴心的彩翠,都避着自己。
没奈何,楚老汉从别个人那儿听到了自家大媳做的龌龊事,气得好几日没吃下多少饭,楚明庚也觉得羞愧,当着家人的面又揍了一顿秦氏,最后还是楚高氏劝下的。
这是她最中意的媳妇,却变成了心思最难堪的。
楚高氏颇有一种羞辱的赶脚。
秦氏出门在桃溪晃荡,正好碰上了那一群破落户在山脚下转悠,她不曾见过这些面孔。秦氏有些奇怪,唯有那一个大壮子认得,就叫朱大壮,是井叠庄的一个独户,家里没什么人,靠打些散工过活。他身后那些高高矮矮的三四个人怕就是跟他一起来的,南山这边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