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我出门买了些新鲜的枣子泡一泡,等泡好了,揉进面里,做几块枣糕给他解解馋。”
两个妇人边走边笑。芙蓉才想起来,原来这日是小年了。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小年到了,离大年三十也就不远了。
也难怪,这晚京城里有人大放烟花,以示庆祝。
因为天冷的缘故,京城里的行人渐渐稀少,偶尔有穿着大毛衣裳的人路过,也是很快钻进了路边的酒楼饭馆里。
芙蓉及安慕白他们,自出门找寻孩子开始,便一直没有用饭,这会儿腹中“咕噜咕噜”的。体力都有些不支了。
“安管事,葫芦,咱们回去吧。这会儿还不回去,老爷该担心了,况且,今天是小年二十三,要祭祀灶王爷。”芙蓉低着头,沿着皑皑的白雪回了府。
过年,是万家团圆的日子。
一家人喜气洋洋的坐在一起用饭,或是说说笑笑,这个年,也就过去了。时间易逝,或许很快又是下一年。
可对于丢失孩子的人家来说,这个小年,却过的格外艰辛。
芙蓉回府的时候,天已尽黑,苏府门口两盏单薄的灯笼发出微弱的光。
婆子们见芙蓉回来了,赶紧给她递上暖炉,又引她到中堂里用饭。
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两三回了,苏老爷一直坐在那儿发愣,连筷子也没有动,见芙蓉回来了,苏老爷忙站着迎接,可芙蓉脸上毫无喜色,这说明,并没有什么好消息。苏老爷又颓然坐了回去。
看门人来报,说是出去找了一天,也见了不少小孩,并没有找到少爷跟小姐。
苏老爷叹气道:“他们既然偷了孩子,肯定不会轻易露面了,这个时候,也不知道少爷跟小姐饿了没有呢?”想到两个孩子,苏老爷心里也酸酸的,见芙蓉眼圈红红,便招呼她坐下:“芙蓉啊,今天是小年了,无论如何,先吃些东西吧,孩子……今天没有找到,明日再接着找吧,总有找到的时候,咱们苏家一向行善,自我爷爷那一辈起,祖先啊,并不敢做什么恶事,想来老天爷只是跟咱们开了一个玩笑,不会夺走那两个孩子的。”
看门人找了根棍子,挑了一小截儿鞭炮,跑到大门口,“噼里啪啦”的燃放了,若在往年,放了鞭炮,大伙一定会很喜庆,说些吉祥话是要的,可如今,个个都阴着一张脸,就连在饭桌边伺候着端茶倒水的婆子,也变的寂静无声,所有人的动作都是轻轻的。
芙蓉见苏老爷无心下咽,又知他身体不好,害怕他撑不住,便端起一碗饭来,自己先扒了几口,像没事人一样劝慰苏老爷道:“爹,你好歹吃些,刚才爹不是说了吗?苏家一向行善,老天爷不会夺走那两个孩子的,咱们不是在找吗?或许很快会找到。”
苏老爷勉强端起饭碗吃了几口,便再也吃不下。
次日,芙蓉起了个大早,本想去找孩子的,可还没出门,便遇到了刑部的衙役,衙役告诉芙蓉,苏畅有事,想见一见芙蓉。
找孩子的事,只得拜托给安慕白。
芙蓉换了身桃粉色的衣裳,梳了头,觉得眼睛有些肿,眼角昏沉,像是几天没睡了一样,她便抹了些粉在鬓角,这样看起来,就精神多了,她不想苏畅担心。
苏畅还被关在牢房里,田青仁躺在那儿,身上盖着苏畅的大袄,苏畅坐在他身边,有一下没一下的折着手里的稻草。
见芙蓉来了,他眼前一亮,快走几步,隔着栏杆抓住芙蓉的手:“你终于来了。”
“是。”芙蓉一看到苏畅,便要流泪。她忍不住想那两个孩子,两个孩子跟苏畅长的极像,看到苏畅,就像是看到了他们。可她不能让苏畅知道孩子丢失的事,若苏畅知道了,不定会难受成什么样,他一定会着急的。于是,芙蓉便偷偷的抹抹眼泪,挤出一丝笑来:“你们……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