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载在听说唐人在宝山和上海县连续吃瘪之后,心怀大畅,也渐渐地收起了一些惊恐。当时朝廷下旨,划分宝山县和上海县等地给唐人建立属于唐人的上海特区,让萨载心中极为震惊。上海就在长江之尾,溯游而上便是他驻跸的江宁,如果唐人重演当日京师之变,那他的下场估计也跟乾隆一样,到海外去当个蛮夷了。
萨载没什么智慧,他不想离开江宁,更不想被唐人灭掉。他看出唐人对于普通百姓有所顾忌,所以出此计谋,准备煽动江南民众,展现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气场,让唐人吓住。但是萨载也不觉得自己手中的兵力足以抗衡唐军,他又不傻,所以他的打算是给唐人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知道,江南不像直隶和广东一样,那么容易被他们拿下。
萨载并不排斥跟唐人进行某些程度上的合作,至少只要能够稳定他的位置,他可以跟唐人进行利益交换,甚至容许唐人做生意。但是,他又不能没有底牌,他的底牌就是他的影响力。他如果卡脖子,能让唐人需求的川楚移民无法顺利抵达上海登船。他可以在自己的辖区,禁止唐人出售商品,和进行其他活动。
如果有人不屑,认为这些不过是他的妄想,唐军只要一出兵,就能把他消灭。萨载自己也不否认这一点,可是萨载同样认为自己能够讨价还价,唐人乱来,他也乱来,就把江南彻底打烂,这花花江山都给毁了,财税重地毁于一旦,百万民人他要裹挟着他们对付唐人,反正都是汉人的命,不值钱。最后就算他萨载死了,也拉上几百万江南人作了自己的垫背,让唐人也肉疼。这便是他萨载的伎俩,如果唐人真的是为了利益而来,那么为了利益,你们就不能为难我萨载,跟我合作,大家都有好处,要是掀桌子了,那这饭谁也吃不成。
不得不说,萨载的这个念头还是真心有些作用的,确实让唐人有些投鼠忌器,在得知唐人没有跟宝山和上海县的被煽动民众发生什么冲突,反而后退到什么乡下去了,萨载觉得自己的计划能成。只是他并不清楚,唐人没费多少工夫就已经控制了一批当地人为他们出力。
萨载算是很聪明的辫子官了,他隐隐约约地已经摸到了一丝舆论战的门槛,只不过他还没有完整的理论和充分的方式,不过在他看来,争取读书人是最正确的了。读书人一直都掌握着社会的话语权,就算是清人入关,也最终跟读书人达成了一致。
所以,萨载鼓动一批士子,向他们传播反唐的情绪,希望点燃整个江南的反唐情绪,让唐人害怕起来。当然,萨载为了裹挟更多普通百姓,增加唐人对自己动武的难度,又颁布了新的举措,那就是鼓励民间编练民勇,结社自卫。他还想了办法,将这些民勇能置于自己的指挥之下,当然难度是相当的高,他也颇为一厢情愿。不过,真的战事一起,他可以推着这些根本不会打仗的民勇在最前面死,死得多了唐人自己就心疼了。
江宁,一处亭台宅院,几个年轻的士子齐坐,高谈阔论着。只不过马褂猪尾巴辫子的装扮,使得他们身上那种文采飞扬的气息全然没有,绝无长袍大袖汉服的仪态万千,只是从来没有比较过的他们,是不会知道这些。
“朝廷暗弱,让唐人欺压,又受唐人胁迫,大改科举,原本正经的八股取士随意便被废除了,置我万千学子于何地?”眉清目秀的青年书生说道。
“闻达说的极是啊,朝廷诸般所行,倒行逆施,道德沦丧。科举再不是选贤任能,经史子集只沦落下等,却靠那些乱七八糟的贱民之所营,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啊!”另一书生扼腕叹息,真的把自己当成了什么忧国忧民的大能。
此时桌子上首所坐的年轻人,将手中折扇合上,开口道:“季恩,妄议朝廷,慎言啊。”
叫做季恩的青年却不在意,道:“此间都是至交好友,大家只是私下交谈,又能有什么事呢。”
闻达也道:“况且江宁现在也不是朝廷管得着的地方,两江总督萨大人还谨守着祖宗道统呢,幸亏有他,若不然还不知道这石头城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上首的年轻人又打开这扇,轻轻摇着,道:“腊月时京里开了恩科,上百人得了官身,而且绝大部分都直接上任去了,留在京里的更是不少。在下也研究了一番朝廷新政,发觉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