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的老旧小区还能看见它们的身影)心里想、是啊、每年出门都是这样,老婆拖着不想让走,多留一天也好,反正家里有干不完的活儿,她也有找不完的借口。结婚十几年来,在家的时间算起来,也超不过一年。老李想起来就有点伤心,转念又一想,咱是农村人,为了这一家子的生活过的好点,不出来挣钱光靠生产队那点收入,三个儿子拿什么给他们娶媳妇。不能跟城里人比,人家老子上班退休了有退休的钱,儿子接班还能具续挣钱。况且住的房子是厂子里发的,等儿女结婚厂子里再给一套。
在农村不要说给房子,就是孩子多,要一块儿地,自己花钱盖房子,那也要给村里的干部送礼,而切送的少了也不管用。“老李,你还没有去派出所登记吧”“没有呢,这不刚下火车,一会就去”问话的人40来岁,是这片儿宿舍的居委员会管理员,人们都叫她张姐,张姐对人很热情,大事小情地都爱管,张姐两口子原先都在厂里上班,因为工作成绩突出,提成干部,张姐的丈夫,去区里当一个副主任,顺便也把老婆安排在居委会工作。张姐政治觉悟高,对外来人员看的很紧,就怕有坏人混进来。不过对老李另眼看待,一来老李手艺好脾气也好,在这儿干了七八年时间,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两人从第一次见面,好象上辈子就认识,张姐有事没事就来老李这叨唠一会,有时还会给他送点吃的,关系走的很近,老李的好多活儿都是张姐揽回来地。但是,始终不敢让他去家里,不是因为他是农村人,瞧不起他,因为不敢,怕人说闲话。人言可畏,能吧人说死,而且干部的作风问题,是大事。千万不能因为一时糊涂,而耽误了大好的前程。
给私人做家具不象在工地干活,生意必须得自己揽,要有过硬的手艺,让用户挑不出来毛病,自然就会帮着你宣传,活儿也就干不完。小麦成熟的时候,得回家十来天。在河北中部芒种过后,三四天就开始收割了。那时不但没有收割机,也不准用镰刀割,是用手把小麦连根拔起来,这是自打种小麦开始,就延续至今的收割方式。太阳出来以前,要把今天这片地全部拔完,太阳一晒容易让麦粒掉下来。这是传统,不能改变。为了抢收抢种,生产队会按人口的多少、把麦田分下去,人多自然也就拔的多。拔麦子确实是个力气活儿,光靠占地和他娘完成不了六口人的任务。所以芒种过一两天,老李不得不停下手头的活计。
当地有个奇特的现象,芒种过三天拔麦子,四五天就全部收完,而且是一边收割、一边打场晾晒,一边种秋季的庄稼,象玉米、花生、红薯,天气热,在芒种以后的几天里都是刮南风。白居易的《观刈麦》中的两句诗: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南风不光是吹来了暑气,还吹来了雨。所以种下去的种子一两天就长出嫩苗,等芒种过十来天左右,便进入雨季,连阴雨天天下,而且是晚上下,白天晴。重要的是一定要在这七八天里,把小麦收完、晒干。庄稼苗出来三四寸高,正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就有了抢收抢种的三夏行动。而在收秋时可以不用回来帮忙,秋收秋种的时间长,(秋收秋种是指收秋季的庄稼,种冬小麦)各种庄稼成熟的时间不一,最多要20天到一个月才能完成。不是集中收割,生产队也分任务到户。
做家具活最难熬的时间是冬天,天短晚上还得干一会儿,天气冷、西北风裹着雪花刮地呼呼山响,老李的手上吹出了好多列口,尤其是虎口处,往外淌着血,张姐从厂卫生所要了卷儿胶布,贴上还好受点儿,张姐不知道从那弄来半个苫布,用下角料做架子,搭成帐篷,档一下寒风,做木工活不能生炉子,到处都是刨花,容易着火,安全要紧。有了帐篷风档住了,然而随着季节的深入,寒冷却一天比一天严重,磨工具的时候双手能粘在刨刃上,张姐把家里过去的工衣,半身棉大衣拿出来,“老李,这是我上班时厂里发的没穿几天,你试一试”老李也不客气,接过来穿在身上,一股热血流过,暖和多了,“谢谢”“说什么呢,给我还客气”老李抬起头看了她一眼,那眼神儿,象春风,吹的人心里暖暖的;象火能吧人的热情点燃;只有心有灵犀的人才能看的懂,张姐明白了什么,有点不好意思,红着脸扭身走了。
六七十年代的北方,冬天很冷,早晨用手摸一下门上的铁锁子,能把手冻在上面,冬至以后是最冷的时间,滴水成冰,老白姓常说,腊七腊八出门儿冻杀。天气寒冷是自然界的必然现象,而衣服不保暖,吃的食物热量少,身体抗寒机能就差。老李也知道吃点肉身上就暖和,可是去那儿买,所有的日用品都是要票,老李不是城里户口,没有人发给他,更不能象城里人那样,隔三差五的买点儿肉吃。那怕是有点大油也好。张姐时不时的拿些肉票给他,一个人出门在外,总是有很多的不便。
早晨起来做好一天的饭,夏天好说回去就吃,冬天就弄一些刨花点着在炉子上热一热,市民有煤球供应可以生火炉做饭取暖,老李只能用刨花,在睡觉以前一直烧着,不停的烧着,也能把不大点儿的凉房熥暖。那时还不知道电褥子为何物,屋里暖和,被窝却是冰凉,每当这时,便想起占地她娘。按说在外干活十几年了,应该早已经习了惯单身汉的生活,白天还好,可是一到晚上就觉的有些说不出的凄凉,长期压郁的生活,使得本来就不善言辞的老李,显的更加寡言少语。有时候自己也在想,为什么有的人就能过着优越的日,而自己却要背井离乡地讨生活,这种差距是天生的吗?农民天生的只能吃红薯面,而高粮还是自己在集市上买的高价粮,然而没有手艺的农村人,连高粮面也吃不上。想一想还是觉的自己命不好,生在了农村里,但是,谁又能改变自己的出生呢,还好,自己有门儿手艺,比起纯粹的农民要好一些,虽然吃的苦比他们多,或许这就是命吧。
本想着冬天可以早点回家,和老婆孩子团聚,过一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再说老娘也岁数大了,自己常年在外,也想进一点孝心,可是越到冬天活越多,人们好象是故意拖着不让他走。就象老婆拖他一样。“李师傅我们家儿子春节结婚呀,穿衣柜是旧的,人家女方不愿意,你不管怎么忙也得给打一个”十月一,阳历年,春节,这都是集中结婚的日子。有的人家早早地准备好一切,有的是临时改变,也是没办法,就只能接下这活,谁家也不容易。娶媳妇、聘闺女、是两家人最大的事儿,不能因为家具问题而产生矛盾,手艺人得讲信用,能赶出来就尽量赶,决不推拖。就这样几乎年年腊月30到家成了经常的事儿。
盼了一年的妻子,早把过年用的年货置办齐全,就等丈夫回来团聚,一过腊月20几,每天吃过晚饭,她都躲过孩子们,到村边的路口向远处张望,期盼着丈夫能突然出现,不论刮风下雪,从不间断,好象丈夫回来后看不见她,就被别人抢走了似的。他们那个年代,虽然提倡自由恋爱,但是,能修成正果的级少。原因再于习惯的势力,和恋爱双方的决心。以及人言的可怕。大多数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过和解放前比起来有了质地改变,双方能先见见面儿,若是有一方不愿意,媒妁之言可以往一边儿放一放。绝的多数是先结婚后恋爱,然而,婚后的生活以然幸福美满,
爱情是人类进化的必然现象;更象是上天赋予人类传宗接代的形式。而幸福的标准;既不是精神上的;也不是纯物质的;更不是两性之间、因荷尔蒙的分泌而相互吸引,这是一种必需,一种习俗,比起母氏社会来,显的即不高深,也不庸俗。所以,那一代人就这么执着地守护着自己的爱情,守护着这个家,伺候着老人,呵护着孩子,一生在期盼与等待中渡过。
想你:
北风吹开小窗,
望着月亮,
想你;
勾起曾经的过往。
在梦里泪湿了衣裳,
想念冬天,
你还没回到家乡。
梅花绽放,
散发着淡淡的香。
西风刮来的日子,
想你,
我在家乡,
你在却远方。
就像强盗,
把我的心捆绑。
想起你的影子,
不停地在眼前摇晃。
想你,
已成内伤。
茫茫人海觅君愁,
古道杨州头。
西湖堤畔闻遍,
缱绻无良筹。
情未了、待君求、几春秋。
遂波逐浪,
忍将柔情、复与东流。
孤帆雪浪飒风狂,??暮色思君渡绣房。
蜀道无车蛛做网,??长安曲巷野炊香。
慈亲幼女忙耕种,??小妇携儿入学堂。
少壮离乡争奈愿,??禾黄霁雨念情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