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半年来,无论是文治武功,大家都看在眼中。
如今,靖王就是大明的顶梁柱,大家遇到问题,往往第一个想的就是……还是去问靖王吧……
因为靖王总能轻而易举地化解一个个的难题,甚至解决问题的方式每次都不带重样的,也不知道这家伙的脑袋是怎么长的,就连谢迁这个眼高于顶的状元,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我……”
“殿下!”
张鹤龄话还没说完,又被李东阳打断。
“殿下行军打仗,屡战屡胜,确实令人佩服,但是,还请以国家大事为主。”
“不错!”杨廷和也说道,“朝中尚有善战之辈,虽然不比殿下功绩,但是殿下还要坐镇朝堂,征安南一事,还是交给旁人吧。”
张鹤龄很诧异,你们这是做什么啊,我也没说我要去安南啊!
看到谢迁还要说话,张鹤龄赶忙大声说道:“等一下,诸位请等一下!”
众人以为张鹤龄还要抗争,正想劝告,却听张鹤龄赶忙说道:“我只是说让大家确认一下主帅人选,也没说我自己要去啊!”
“靖王若是……什么?”谢迁反应过来,“你说什么?你不去?”
“对啊,我没说要去啊。”
谢迁回想了一下,好像……确实没说。
这也难怪,上次北伐,说好了选个主帅,结果,自己跑去了。
“既然如此,这个……”谢迁想了想,说道,“在座的各位,可有合适主帅人选?”
这时候,定国公徐永宁突然说道:“启禀殿下,臣愿前往!”
张鹤龄问道:“你是想带京营出征?”
徐永宁是京营统帅,如果他领兵出征,定是带京营去。
“回殿下,正是!”
张鹤龄摇摇头,道:“不妥。”
徐永宁面带疑虑,问道:“有何不妥?”
“京师距离安南,路途太过遥远,耗费钱粮不说,将士们还容易水土不服引发各种疾病,我觉得,还是从云南调兵吧,张懋不是在云南呢吗,现在怎么样了?”
马文升回道:“云南之乱现已平定,张巡抚前些时日还曾上书,说云南和安南交界处,发生过一些冲突,当地土人被侵占了土地,十分不满。”
张鹤龄看了看众人,说道:“便委任张懋为征南将军,自云贵一带调兵二十万,各位意下如何?”
谢迁低头思索一番,说道:“当初太宗皇帝征安南,号称大军八十万,虽然有些夸大,但也超过三十万,这次只有二十万人,是不是少了点?”
叶淇白了谢迁一眼,心说二十万人也不少了,要耗费多少钱粮啊……
张鹤龄笑了笑,说道:“兵贵在精不在多,此次北伐,不过是十万京军,再加十万边军,一举扫平漠北。”
谢迁无奈,我们都知道你厉害,可是,别人不行啊,特别是张懋,当初集结三万水师,被人家五千人全歼,人生污点啊……
马文升也有同样的担忧,说道:“云贵一带虽然与安南接壤,但都是崇山峻岭,大军出征,一路都是艰难险阻,二十万人确实少了些。”
张鹤龄伸手招呼道:“谷大用,取舆图来!”
很快,谷大用迈着小碎步跑过来,将舆图摆在案桌前。
“这里是云南!”
张鹤龄先是指了指云南,马上又伸手指向海上。
“这里,夷洲岛和琼州岛,吕宋岛,各位请看……”
众人凑上前去,仔细地盯着舆图。
“命张懋率二十万大军自云南出发,命夷洲卫、琼州卫、吕宋卫各抽调三千兵马,自海上出发,先乘船前往占城,然后自占城向南,与北军形成夹击之势,同时,占城的残余军队也可以为我军所用,要知道,占城和升龙城之间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只要火炮运过去,安南人只有挨打的份。”
马文升很激动,说道:“靖王用兵如神,若依此计,升龙城破,不在话下!”
谢迁也暗暗佩服,怪不得靖王出征能够屡战屡胜,人家就是有干货,不过,这里面还有个问题。
“夷洲、琼州、吕宋三卫需要一个统一指挥,这个指挥的人选要精通海外作战,各位可有合适的人选?”
这时候,焦芳突然说道:“有!”
谢迁心中一凛,已经猜到,焦芳肯定会说俞元赞,因为俞元赞是靖王的人。
“俞元赞虽然作战经验丰富,但是,此番联合作战,三卫之间不宜有主有次,最好在三卫之外单独设一名总指挥。”
焦芳慢慢说道:“南洋都督府总督,建昌伯张延龄。”
谢迁脸色一黑,你还不如推荐俞元赞呢!
焦芳看了看众人一脸嫌弃的样子,不以为然地说道:“建昌伯张延龄,对海外的情况了如指掌,其本人与夷洲、琼州、吕宋三卫关系密切,又曾和扶桑人打过仗,平定过吕宋的叛乱,可谓经验丰富,此次出征安南,再合适不过。”
众人虽然都是一脸的纠结,却也很无奈,因为,焦芳说得对啊。
张延龄这个家伙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年纪轻轻便久经风浪,不但跑商船,还四处跟人干仗,是个狠角色。
只是,这一次事关国策,马虎不得,张延龄毕竟才二十岁,能担此大任吗?
张鹤龄看出了众人的疑虑,说道:“既然是行军打仗,就要立下规矩,赢了有赏,败了,军法处置,各位如果觉得建昌伯不适合,可以再荐他人,也可以自荐。”
此言一出,众人皆沉默不语,打赢了有赏,这个大家都很开心,但是,败了还要军法处置,呵呵,若真的吃了败仗,别说军法了,这条老命都不一定保得住。
算了,还是让你弟去吧,我们可不想冒这个险。
张鹤龄看到众人的反应,心里有了打算,当下宣布:“任南洋都督府总督建昌伯张延龄为副将,统帅夷洲、琼州、吕宋三卫,自海上出兵,进攻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