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说只存在于游牧民族中,到了十六国末期,就出现了双只马镫,那么显而易见,十六国时期正是双只马镫出现的时期,有了双只马镫,骑兵们在马上坐得稳,打起仗来自然挥洒自如,而且危险系数极低,双只马镫的出现,是冷兵器史上一次质的飞跃。而十六国时期,恰恰正是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阶段,所以说十六国时期这段历史非常重要。
冯素弗是北燕开国皇帝冯跋的弟弟,他们都是汉族人,但长期在鲜卑族所创建的西燕、后燕政权中为将,属于鲜卑化的汉人,由此我推断,双只马镫很有可能就是鲜卑人发明的,所以,司马颖的十多万大军,被鲜卑段部的骑兵冲得七零八落的时候,我猜测很有可能鲜卑段部的骑兵已经装备了双只马镫,因为有了双只马镫,司马颖的大军也只能看着骑在马上的鲜卑勇士稳如泰山,自己只得四散逃命,所以,实力弱小的司马越借助鲜卑段部的骑兵,连续打败了司马颖和司马颙,成为了八王之乱最后的赢家。
正是因为有了双只马镫,鲜卑人才可以代替当年奴役他们的匈奴,称霸北方草原。因为游牧民族的迁徙性,北方的游牧民族
在相互迁徙中应该都开始使用了双只马镫,所以,当游牧民族大批南下之时,骑兵战力都非常强悍的,回想一下,十六国的那些国家里,很多国家都是鲜卑族建立的,或者跟鲜卑族有直接的关系。比如说北燕,胡夏。而且十六国前期,统一中原的后赵是
羯人所建的国家,其生活之地也在华北地区,所以羯人的骑兵应该也使用双只马镫,关于游牧民族的事情,我们以后再说,接下来再说说马镫的起源。
对于马镫的发明者并无记载,目前主流观点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所创,最初只是为了上马方便,我猜测很有可能是匈奴最先使用马镫,这也是匈奴能够称霸草原的原因。说起马镫,我们不妨说一说马镫的起源,
马镫的起源,现在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游牧民族发明的,一种说法是汉民族为了对抗游牧民族而发明的,参考已知的出土文物和发掘的古代墓葬,我个人的想法是游牧民族发明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因为马镫最早出现的原因就是为了上马容易,而游牧民族的百姓从少年时,便开始练习骑马,为了让少年能够很容易的翻身上马,所以马镫应运而生。而对于汉民族来讲,学习骑马的人基本都是成年人,为了对抗游牧民族的入侵才学习骑马,所以对于骑马的认知有限,能够发明马镫的可能性不大,这也是我的猜测而已,事实还要看以后的文物出土情况。
在比西汉更早的战国时期,赵武灵王通过学习游牧民族的特点,在赵国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但是,那时的骑兵主要以侦查和机动为主,两军对垒,更多还是依靠战车作为突击利器,而当时的骑兵是需要下马,充当步兵作战的。所以战国时期,是不可能有马镫出现的。秦末楚汉战争时,应该也没有马镫,作为汉王的刘邦,史书记载了这样的一件事,就是当其被项羽打败时,坐车逃跑,因为儿子和女儿在车上,导致车子重量过大,难以跑快,刘邦就将子女丢踹下马车,赶车人夏侯婴又将刘邦的子女抱回车里,由此可见,刘邦在逃命之时,都没有骑马而逃,充分说明了当时并没有马镫,如果有的话,骑马逃跑,要比乘车逃跑快很多。西汉时,因为与屡屡与匈奴交战,贸易,所以单只得马镫也就传入了中原地区,出现在西汉末期墓葬的壁画上也属于正常。
我始终对从单只马镫发展到双只马镫是时间跨度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当有人用一只马镫上马骑乘之时,当其他人看到的时候,难道就想不到另一侧再悬挂一只马镫,岂不是骑乘更安稳?也许古人的思维真的就没有我们现代人活跃,尤其汉民族的先民们受到封建学说的禁锢,创新和接受新事物的意识跟不上生存环境险恶的游牧民族,突然有游牧民族的部落想到了这一点,称霸草原也就如风卷残云。当游牧民族的战士们骑在马上,奔驰在中原大地上时,而以步兵为主的西晋王朝军队。也只能凭借江南地区的水网阻挡游牧民族的铁骑。这或许也是南北对峙出现的另一个原因。
随着司马越依靠鲜卑段部骑兵,击垮实力强大的皇太弟司马颖时,北方各个游牧民族的部落也就看到了西晋王朝的军队面对自己的骑兵毫无招架之力,自然壮起胆子开始了自主建国的征程,所以说司马越此举就是引狼入室,虽然自己依靠鲜卑骑兵掌握的政权,但是最终也死在了羯人骑兵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