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的终战诏书道——“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斯乃皇祖皇宗之遗范,亦为朕所拳拳服膺者。前者,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已阅四载,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之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朕对于始终与帝国同为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盟邦,不得不深表遗憾;念及帝国臣民之死于战阵、殉于职宁、毙于非命者及其遗属,则五脏为之俱裂;至于负战伤、蒙战祸、损失家业者之生计,亦朕所深为轸念者也。今后帝国所受之苦难固非寻常,朕亦深知尔等臣民之衷情,然时运之所趋,朕欲忍其所难忍,堪其所难堪,以为万世开太平。”
“朕于兹得以维护国体,信倚尔等忠良臣民之赤诚,并常与尔等臣民同在。如情之所激,妄滋事端,或者同胞互相排挤,扰乱时局,因而迷误大道,失信义于世界,此朕所深戒。”
“宜举国一致,子孙相传。确信神州之不灭,念任重而道远,倾全力于将来之建设,笃守道义。坚定志操,誓必发扬国体之精华,不致落后于世界之进化。尔等臣民其克体朕意。”
日本天皇的旨意虽然文采很好,但是内容其实很简略——我打不过你,投降了!
日本人听到天皇的旨意。长久以来支撑的信念崩溃。举国上下,顿时一片混乱。与之相对的是中国人,几乎就是举国欢庆。老蒋宣布即日起全国放假三天。全民狂欢。其实,即便老蒋不宣布放假,在日本投降这个喜讯的冲击下,也没有人会有心情关注其他的事情。
随后的三天,中国大地上的歌舞不断。各种文艺演出,有组织的或者自发的,不计其数。有的人看着街边欢庆日本投降的巨大条幅,不自觉的便喜极而泣。或者唱起歌来。
此时的人们。唱起的歌,都是不经思考却印象最深的。是发自肺腑的声音。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旗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他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息,更无语,血泪满眶!”“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睁开眼吧!小心看吧!哪个愿臣虏自认?因为畏缩与忍让,人家骄气日盛。开口叫吧!高声叫吧!这里是全国皆兵!历来强盗要侵入。最终必送命!”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彩锋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岂让国土再遭践踏?个个负起使命!”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彩锋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岂让国土再遭践踏?这睡狮已渐已醒!”
歌声飞扬,肆无忌惮。如果说,在余生刚刚写出这两首歌的时候,人们唱起时,心情是悲壮沉痛。那么,时至今日,虽然还是同样的调子和歌词,但是意趣却全然不同,有三分对往日苦痛的怀念,却有七分是百劫余生的庆幸,和终于击败日本人的兴奋。
而据新闻媒体的统计和报道,在所有庆祝抗战胜利的文艺汇演中,余生从后世带来的《精忠报国》和《万里长城永不倒》是演唱频率最高的两首歌曲。排名第三位的,则是由中小学生唱的《读书郎》。
余生当年在上海滩,为学生们的演讲和歌唱,被电影院一遍又一遍的重播。
“……所以,请允许我借用当年梁启超先生的一篇雄文《少年中国说》,来警示诸位少年——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
“……小呀么小二郎呀,备着那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懒呦,没有学问,我无颜见爹娘,浪里格朗里个郎,没有学问,我无颜见爹娘!浪里格朗里个郎,没有学问,我无颜见爹娘!”
“小呀么小二郎呀,备着那书包上学堂,不是为做官,也不是为面子光。只为读书做学问呦,不受人欺负呀,不做牛和羊,浪里格朗里个郎,不受人欺负呀,不做牛和羊!……”
昔日的演讲,言犹在耳。而当年上海滩那些听过余生演讲的少年却已经长大。如今已然是余生最忠实的粉丝,和各行各业的新人了。
欢庆热闹中,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苏联军队占领旅顺。日本关东军全军覆没。除了在最后,许多日本人以敢死队自杀式袭击的方式,让苏联军队有所创伤外,苏联军队的损失极小。不过,由于日本关东军的拼死抵抗,苏联人占据日本本土的计划受阻。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美国空军的飞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