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度着皇上心意,两人都沉默下来。
多年的老交情了,打几个眼神官司都知道对方的想法。
不过是在琢磨这条路行不行得通罢了。
若不想着爵位,官场之上,他们位列三公,已经是顶了天了。
只是家里的传承,也并不是只到他们为止,还有子弟的将来可以操心。
各个都说,子孙自有子孙福。
做长辈的,管不了子孙往后在官场上有多大的造化,能做到的,是给他们一个平稳的传承。
倒不一定硬去追求什么从龙之功,他们这样的人家,选对最好,不选就左右不出错。
比起稀里糊涂地选,还不如不选来得妙。
只要皇位传得平稳,朝堂不起大波澜,就行了。
可是,所谓的平稳传承,后续还有局势稳固。
退一步说,子弟以后无心朝事,一心只想游历天下、行万里路,那也得是太平盛世才行得通。
他们这些老头子不能自己一蹬腿、去了地底下,就不管上头是不是国泰民安了。
若国不泰民不安,受罪的千千万百姓里,也会有他们的子弟。
因此,金太师也好、赵太保也罢,对于皇上挑选继位者一事,格外慎重。
金太师捂着牙,沉思了好一会儿,先开了口:“太保怎么想?那位……”
赵太保扯出了笑容来,低声道:“倒也不是不行。”
金太师睨了赵太保一眼。
这个说辞,绕来绕去,不够爽利。
书房里就他们两人,这般小心翼翼,难道还不行说几句实在话?
“这不得谨慎些?”赵太保品明白了金太师的眼神,叹笑着摇了摇头,“再说了,我的想法,太师哪里就猜不到了?”
金太师哼了声,复又哈哈大笑。
确实。
一道共事了几十年,脾气性子都清楚。
关系一直不错,也是政见大体相同,看事情的角度也差不多。
弯弯绕绕的说辞虽不爽利,却也提现了他们两人的基本想法。
为何不是一锤定音呢?
因为四公子前些年不像话。
御书房里气得皇上头晕脑胀,还能说只是父子之间的问题,但是,大半夜睡不着就在城里坐着马车兜圈子,这说不过去。
与二殿下打架,下手也重,这不是谁先招惹谁的事儿,而是,若要坐那把椅子,如此心性,并不算合适。
不过,这一两年间,他们眼看着四公子行事有了变化。
不止是让人“哭笑不得”的状况少了,在政务上也颇有一套。
在六部观政,难的不是学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问题,而是,把问题揪出来、摊开来,最后还着手解决。
这种变化,大概可以评述为“长大”了。
从少年走到青年,来年即将及冠,又成了亲,为人处事上总要有所长进。
只要不走偏,继续学习政务,往后的成长会越发大。
相较于其他殿下,四公子现在,确实走在了最前头。
金太师和赵太保都是火眼金睛。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