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茶与桂姜及一些香料同煮食用
秦汉时期,鲜叶用木棒捣成饼状茶团,再晒干或烘干以存放,饮用时,先将茶团捣碎放入壶中,注入开水并加上葱姜和桔子调味。
王旁听的津津有味,如果用通古石王旁倒也能知道茶之古事,不过必定不似元泽说的这么绘声绘色。“二位仁兄可好”听见身后有人说话,转头看去正是仲针到了,
仲针除去披风,淡绿色长袍,仲针面色非常白净,一两年过来俨然已经是半大小伙儿。算起来小哥三年岁差不多,仲针比王旁他们两个略小一两岁。但世故却比小哥俩深,这大概常常出入宫中耳濡目染。
“仲针,来的正好,正要讲到‘唐煎宋点’”元泽说道,仲针闻言坐下。
此时茶博士正钞茶一钱匙,先注汤调令极度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神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佳。”即将筛过的茶末放入茶盏中,注入少量开水,搅拌得很均匀,再注入开水,用一种竹制的茶筅反复击打,使之产生泡沫(称为汤花),达到茶盏边壁不留水痕者为最佳状态。
三人见茶已经点好,举杯示意,然后细品缓啜,清正、袭人的茶香,甘冽、酽醇的茶味以及清澈的茶汤,领略茶天然之色香味品性。
仲针笑道:“看来我来的正是时候,这茶可是好茶,竟不知此处竟有此好茶。”
茶博士笑着说道:“三位小爷都是贵客,这可是二两银子置一两的上品的龙凤团茶。三位小爷 慢用。”说着退了下去。
这三各个有钱主,谁把这二两银子放眼力,若是平常百姓早就目瞪口呆了,王旁心知,这大概是那晋城余大年他们半月口粮。若让他们看到,定心疼也疼死了。
却听那元泽娓娓道来: 隋唐时,茶叶多加工成饼茶。饮用时,加调味品烹煮汤饮。为改善茶叶苦涩味,开始加入薄荷、盐、红枣调味。“花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阉茶。
到了宋朝,盛行的是点茶法。点茶程序为炙茶、碾罗、烘盏、候汤、击拂、烹试,其关键在候汤和击拂。先将饼茶烤炙,再敲碎碾成细末,用茶罗将茶末筛细,“罗细则茶浮,罗粗则末浮。”
其烹茶步骤是将茶投入盏中,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谓之“调膏”,然后将沸水倒入深腹长嘴瓶内,再倾瓶注水入盏,或以瓶煎水,然后直接向盏中注入沸水,与此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王元泽指指茶盏中的茶说道:“刚刚茶博士正是点茶之功夫。”,说完,他轻轻啜了一口。
仲针笑道:“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今日你我三人品茶味聊茶事,若无兄可否惬意?”
王旁当然惬意,难得静下来听这茶事,有在这如此雅致的环境,同聊的还是不自知未来的宋神宗,不仅惬意真有到了仙人洞,欲成仙的感觉。
仲针接着说道,“你们可知当今皇上还在茶肆段佳话?”王旁二人洗耳恭听这仲针所说茶事。
四川秀士赵旭进京赶考,经宋仁宗亲试,未中,流落于客店。一日,仁宗到状元坊茶肆,见壁上有二首赵旭词作,想起前因,便让太监找来赵旭,又予面试,遂作纠误提升之举,赵旭被任命为成都新制置。
“哦?原来仁宗皇上也做这白龙鱼服之事?”王旁惊诧一问。
仲针笑笑:“历代明君都有此举,这有什么。”
王旁压低声音偷偷问仲针:“若要是你,你也如此?”
“那是自然啊”仲针毫不避讳,也小声说道:“若我,我肯定找机会四处走走。说不定还让哥哥陪着呢。”说完哈哈的笑起来。
元泽笑笑说道:“仲针竟如此调皮。”转头问向王旁:“若无,你这一去我竟很久没听你那幻境故事,那里可有茶事?”
王旁想想,这要说起来可是麻烦了,于是简单说道:“倒是不多,只不过与现在茶有不同,等我从建州回来,定要天翻地覆改改这种喝茶法。”
--------------------------------------------------------------------------------------------------------
本文注:《官道》是好友力作,新书榜,订阅帮均曾居榜首,向作者学习致敬。新人目标,章推一下,聊表对前辈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