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满清之所以能够将统治延续到二十世纪,都是北洋的功劳。而李鸿章的辉煌正是终结在日本人的手中。在北洋中,很多人对于日本并没有恶感,那是因为他内心并不重视袁世凯之前的北洋。但是冯国璋重视,因此,他始终不愿意和日本接洽。如果不是北京政府给他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也不会在这件事情上妥协。毕竟国防军的强大关乎北洋的生死存亡。基于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冯国璋最终同意了和日本接洽。
“华甫兄,我了解你的心思,但是小日本的援助可不是那么好用的。希望你在这方面多加注意。至于树铮将军那边,我会处理的。”段祺瑞沉声说道。
冯国璋点点头,段祺瑞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他当然不能在说什么。
在赵倜被打的重伤,阎锡山投靠北京政府,张勋被彻底消灭后,徐树铮终于感受到了压力,他的部队很快的拜托湖北当地驻军的纠缠,绕过曹锟的围追堵截,返回湖南境内,然后摆出一副防守的架势。从这一点上看,徐树铮已经服软了。现在就看北洋总督府如何抉择了。如果选择战,徐树铮就会誓死抵抗,凭借他手中几万精锐大军,就算最终失败,也会让北洋损失惨重。如果北洋不战,那更好,他们可以在湖南休整。如果将来他们的势力强大了。或许还会有这种动乱。而且有徐树铮的牵制,北洋还需要分出一股不弱的力量在防备湖南,自然变相的削弱了北洋的实力。
对于北洋的决策,不但北京在关注,外国势力也在关注。只是各自的目的不同罢了。无论北洋打不打,对东北来说都有利。但是关注北洋形式的日本却希望北洋打,一战平定湖南,不但多了一处人口大省,可以为北洋军提供更多的兵员和更大的战争潜力。还可以解决隐患,让北洋的力量最大可能的集中起来。
在各方等待结果的时候,北洋直系大军放弃了进攻。让日本一方大为失望,日本派驻南京的大使紧急约见冯国璋,鼓动北洋出兵湖南,趁机解决内部隐患。
对于日本大使的要求,冯国璋并未太过理会。仅仅是敷衍了一下,就交给外交部的官员处理。而他本人则将目光看向段府。期待着段祺瑞的决断。
日本大使耗费唇舌,未曾改变冯国璋的决议,这让日本大使大为震怒,立刻将这一事件传达国内。希望帝国总部做出进一步的决断。
当天,东京传来急电,要求驻南京大使鼓动北洋对北京开战,至于湖南这样不成器的小势力可以不必理会。日本高层可不糊涂,他们的目的是看到中国乱起来,而最本质的目的却是消耗北京政府的实力。和冯庸来自历史的准确答案不同,日本高层根据当前国际形势的分析,认为中国和日本将来还会有一战,而这一战极大可能是要应在北京政府的手中。北京政府恐怖的膨胀速度不但让国内势力人心惶惶,日本高层同样不省心。同时对于北洋政府的发展海军的计划大为忌惮,尤其是现在的北京政府主动联系袁世凯政府时期定制的却因为财政艰难而没有交付的四艘巡洋舰。以及中国商人频繁接洽美国和西班牙。展现出一幅大力发展海军的架势。这就让日本对中国的忌惮更加大。
当然,目前中国行动也只是让日本忌惮罢了。毕竟海军建设和陆军不同,陆军建设只要有人,有钱,建设起来相对容易,但是海军不同,海军是技术兵种,就算有钱买船,没有合格的海军士兵也休想驰骋桀骜不驯的大海。因此,日本对于中国大规模购买舰船也只是忌惮。说道恐惧根本就是不现实的。
几天后,全国再次被震惊。北洋皖系将领徐树铮在皖系领袖段祺瑞的召见下,秘密潜入南京,被北洋总督府扣下,软禁在南京城中府院中。然后段祺瑞亲自出面,要求皖系将领放弃对湖南统治权,接受直系总督府的领导。
这一系列动作直接让看戏的傻眼了。不过震惊过后,北京政府是极度郁闷,他们刚刚兵不血刃的拿下两个省份,北洋随后就毫不费力的拿下了最为难缠的湖南,解决了内部隐患。而日本大使在狂喜的同时也感到迷惑,尽管他对北洋的高层和中国的文化做过很深的了解,但是他现在不了解段祺瑞为什么能做到这一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