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入海也!”——这几句话,是关卓凡编出来的。
第二天,关卓凡上折,以为恭王虽有过失 ,但已有悔意,“观其心性行径,尚为可录用之人”,当然,如何“录用”,“总须出自皇太后、皇上天恩独断,以诏黜陟之权,实非臣下所敢妄拟。”
这个折子引发的轰动,不在奏请设立“奉恩基金”之下。
大伙儿看不懂了,他们俩不是对头吗?
有宗室甚至抱怨:“关三自个干得好好的,又把恭六扯回来干什么?就恭六那个德性,‘奉恩基金’啥的,不会出什么幺蛾子吧?”
也有不少人松了一口大气,特别是为恭王提拔上位的那一拨。大家明面上都翘大拇指,说道:“关贝子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份气量,真正了不得!”
心底暗暗欢喜:应该不会跟着恭王一起倒霉了。
有少数真正为朝廷国家着想的,说道:“枢府首领,不计前嫌,同心一德,此乃国家祥瑞。我朝中兴大治,指日可待了!”
没过两天,明发上谕下来了:
“日前将恭亲王过失,严旨宣示,原翼其经此惩儆之后,自必痛自敛抑,不自再蹈愆尤。此正小惩大戒,曲为保全之义。
“兹览军机处领班、毅勇忠诚贝子关卓凡所奏,以恭亲王咎虽自取,尚可录用。
“此与朕意正相吻合,见既明白宣示,恭亲王着加恩仍在内廷行走,并仍管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事务。此后惟当益矢慎勤,力图报称,用副训诲成全至意。”
这道上谕又是由内阁直接发出的,没有经过军机处。
当天上午关卓凡去了丰台阅军,不在军机处。文祥、宝鋆、曹毓瑛、许庚身几个看了,各有心思。文祥、宝鋆两个的心里,是既喜且忧。
喜的是,恭王这就算“复出”了!
忧的是,上谕中的两个差使,“内廷行走”纯属“帽子”,没有实际意义;真正重要的就是一个“仍管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事务”。
而最重要的“军机处行走”,不在其中。
文祥沉吟半响,说道:“星叔,你怎么看?”
许庚身微微一笑,说道:“我怎么看不紧要。博川,这件事,我觉得不需要兜圈子,贝子回来了,晚一点过府拜访,直接请教就好了。”
文、宝、曹几个互相对望,深深点头。
下值后,打听得关卓凡已经进城回府,文祥赶忙来到了柳条胡同毅勇忠诚贝子府。
关卓凡看了文祥带来的上谕的抄件,不说话,手指在桌子上轻轻地敲着。
文祥心中着急,却不敢出声。
关卓凡终于开口了:“博川,有一个事情,六爷似乎疏忽了。”
文祥一惊,赶忙说道:“请贝子明示。”
关卓凡说道:“圣母皇太后亲拟的那道上谕,你总记得?”
文祥说道:“是,当然记得。”
关卓凡缓缓说道:“对这道上谕,一直到今天,六爷可是都没有一个说法。”
文祥恍然大悟。
慈禧亲拟的那道上谕,由蔡寿祺劾恭王的“贪墨、骄盈、徇私、揽权”生发,对恭王诸多指责,什么“妄自尊大,诸多狂傲”,“目无君上”,“诸多挟制”,“暗使离间”,“胡谈乱道”,等等,最后“革去一切差使,不准干预公事”。
之前恭王用曹毓瑛“避重就轻,以退为进”之计,上折自认“荒唐”,“开去一切职司”,“闭门读书思过”。
恭王的折子在前,慈禧的诏书在后——确实,一直到今天,恭王都未对慈禧的亲拟的上谕做出任何反应。
就是说,没有“谢罪”,没有“雷霆雨露,皆是天恩”的表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