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势力中最精锐的一支兵力全权交给属下率领,是上位者的一种拉拢权术,若是当真,那就输了。
自吴郡开始,孙策就对潘璋的观感很差,虽然在短短的近一年之中,因为周瑜的说和举荐,加上孙策身边只能借助吕范、潘璋、孙河等年轻一代文武的效命,亟欲在一众孙氏旧将面前展现新一代家主的能力,才令潘璋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崛起,成为孙策身边备受重用的“红人”。并在如此紧要的战势下,将本军最为精锐的射声营一千人全部交在了潘璋的手中。
孙策做的是一种姿态。
眼下的情形,尽管豫章之地广袤,且盛产兵粮,远离兵灾,虽有山越时常作乱,但也实为一处极好的养兵之地。但可惜的是,豫章离着中原太远了!远到虽然豫章地域辽阔足以比得上青州一州,但此间人口基数,却尚不足青州一半,这还是北民因避战乱南逃之后人口剧增的结果。
困于这偏僻之地,就算是有之前所聚拢的江东豪杰、孙氏旧将效死用命,又有周瑜、鲁肃尽心辅佐,短时间内就拉起一支敢打吕布军主意的大军来。拉拢丹阳,威慑会稽、吴郡,谋算广陵,动不可谓不快。可不管是孙氏兵将,甚至是孙策本人都清楚的很,倘若不能趁着吕布大军被困在河北一时间无法抽身的大好机会,一举谋得扬州,那么接下来将面对的,有极大可能便会是吕布怒火下的覆巢之灾。这是江东小霸王所不能容忍的!
所以,被逼的成熟了不少的孙策,不得不暂时放下心中好恶,尽心拉拢身边可用的每一个人。潘璋便是其中之一。
“文硅勇烈,志虑忠纯,虽稍有微瑕,犹不可掩瑜也,可纵之!用之!”直到将潘璋用做前锋之时。孙策犹然记得此刻在抱病苦守豫章的周瑜在当初举荐潘璋之后,言辞恳切的话。前面几句都是废话,关键其实就在最后的“纵之”二字之上。
潘璋同吕范、孙河不同,没有一个显赫的家世。没有同孙策的血缘,只是从一介小兵做起,短短两年时间就能在孙氏兵势中出人头地,没有两把刷子是绝对不可能的。周瑜正是看重了潘璋极其强烈的这种(欲)望,才有新在如今孙氏遭难之时,有一强势助力的。
不过周瑜明显高估了孙策度量。对潘璋各种宠信放权,这都没有问题。可是将本打算用来同秦旭一决雌雄的最后一张王牌射声营全权交付给潘璋。说实话孙策还真就有点不太放心。所以在潘璋下令本部及一千射声营火速出击时,孙策也没有闲着。只是命麾下众军暂时歇息了一下便自拔营,远远的就绰在了潘璋大军之后。
孙策并不担心潘璋会有二心。射声营中基本上都是孙策依据自家兵圣的遗训,手把手亲自操练出来的。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最后只成军了一千人。但孙策完全相信倘若将这支奇兵运用的好,在与敌对战时,足以收到五倍以上的效果来。孙策担心的是,潘璋这厮打起仗来一惯没个准谱,此番来“梳理”的江东的秦旭。又不是个好像与的,而且太史慈的能力,孙策太过清楚了,倘若潘璋被打得性子起了,领会不了这一千射声营其实象征的意义远远大于其本身战力,这可是老孙家最后一点能拿的出手的老本,可别真给拼光咯!
不得不说。孙策的识人之术还是顶好的。最起码在对潘璋的认知上是如此。原本孙策也是寻思在此用人之际,决不可因小失大,别样的态度寒了大将之心。可前线传回的太史慈同严白虎所率七千大军出现的消息,却是让孙策不得不下令加急行军,只希望不要损失的太大。
也是天不绝潘璋。尽管射声营兵士皆为江东壮士,又可以算是“科班”出身。可在对上了五千装备精良的青州兵时,人数、装备上的差距之巨大还是很明显的显现了出来。就在势如破竹的青州兵马上就要突破由潘璋本部军势同射声营仓促间布成的防御阵势,几乎要将潘璋死死困住时,本就紧跟其后的孙策大军,堪堪赶到。
“太史子义!敢再同某一战否!”此番原本只是追击逃出豫章的严白虎溃兵。孙策身边也只带了此刻被困在阵中的潘璋一人,眼下因为秦旭大军突袭豫章的消息已经渐渐传开,兵心也有所影响的孙策本军战意本就急迫,军心可用之下,孙策更是一马当先的冲入战场之中,只几个呼吸间,便注意到了那个让自己总是不由自主心生好感的老冤家太史慈的大旗。孙策顺手磕开欲要趁隙偷袭自己马匹的青州兵士手中的长枪,探身反手一刀便划过兵士前胸,却不料,古锭刀只是在那兵士前胸的皮甲上留下一溜的火花。孙策明眼所见那兵士脸上闪过一抹痛苦之色,眼眸中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