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门外有一方士求见!”
“方士!?”
司马遹有些纳闷,不知是何方方士求见。自从发布求贤令之后,虽然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人才登门拜访,但却是他第一次遇到方士求见。不过,司马遹也不敢随意怠慢,因为熟知晋朝历史的他知道,晋朝可以说是中国本土宗教大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出了许多名震后世的道学家。
“来人年纪多大了?他报上姓名了吗?”
“回殿下,来人看不出年纪多大,只是看上去须发皆白,至少也有一甲子了。另外他说他叫郑隐!”
“什么!?郑隐!”
司马遹大吃一惊,如果在后世说起郑隐可能还有人太了解,但若是说起葛洪的话,那听者就会感到如雷贯耳。这葛洪就是郑隐的关门弟子,郑隐年轻时曾是一位儒学家,后来拜师葛洪的从祖父葛玄为师。
郑隐从葛玄处受《正一法文》、《九鼎丹经》、《金液丹经》、《太清丹经》,精于烧炼金丹。到了八十岁的时候,仍然体力充沛,健步如飞。
而且郑隐此人收藏极富,举凡道教经、记、符、图、文、篆、律、仪、法、言等,共收录一千二百九十八卷。
到了晋惠帝太安元年(302年),郑隐预知将有兵祸,率弟子数人隐居霍山(今山西省霍州市),后不知所终(真是个活神仙)。直到葛洪出世,将灵宝派发扬光大才让众人了解到郑隐的事迹。
“来人,替孤沐浴更衣,本宫要亲自迎接仙翁的到来!”
在长安太子府外,一位身体看上去还算魁梧硬朗、白银须扬眉的老人领着几个年轻人静静地站在门口等候。
“老师,我们跑这么远的路就是为了见太子吗?”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站在老人身后问道。
“洪儿,为师曾给本朝算了一卦,几年之后这天下将有兵戈之祸。百万晋室臣民将要沦落胡人之手,本来为师认为这一大劫难我晋朝无论如何都躲不过去。但最近为师却发现,上天果然有好生之德,还是给了百姓们一线生机,而其中的关键就应在太子身上。”
说完老人仰头看了看天,眼中露出一丝敬畏之色。而他身后的少年闻言也大惊,他没想到太子竟然承担着这么重要的责任。
两人等了不到一刻钟,太子司马遹盛装从府内走了出来,然后恭恭敬敬的将郑隐师徒迎进府内。
“今曰仙翁造访,使的府内蓬荜生辉啊!”
司马遹非常兴奋,他没想到今天会见到灵宝派两大宗师,因为他一直想要改良宗教,却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
司马遹之所以要改良宗教,来自后世的他非常清楚宗教的力量。西方基督教就是在这一段时间发扬光大的,为了对抗来自其他宗教的文化侵略,他需要借助宗教的力量。
同时将来同化胡人、对抗华夏强大的宗族势力都需要宗教力量。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朝代能将统治力伸延到下面的角角落落里,一般一个朝代的统治力能影响到县一级就很不错了。
然而司马遹却想改变这种局面,另外来自世家的庞大压力也是他想要借助宗教力量的主要原因。
世家为什么强大,除了他们掌握着巨大的财富和人员外,他们还控制着朝廷的舆论力量,若是能用宗教力量取代世家的影响力,绝对会大大削弱世家对朝政的影响。
“殿下客气了,老朽不过一无用之人,当不得殿下如此称赞!”
接下来几天,司马遹整天跟郑隐师徒在一起讨论哲学方面的问题。
人为何而生?生来为何?生来我又是谁?人是否有前生后世?死后归往何处?司马遹先提出一串人生本源的问题顿时把道学大师郑隐问得晕头转向。
做为道教灵宝派第x代传人郑隐可以说是饱读经书、学识渊博。他不但熟悉道教经书典籍,也熟读过儒家书籍,而且连西传而来的佛教经典他也涉及过。但是却被司马遹这几个以前自己苦苦追寻的人生真谛给问住了。
郑隐试图用自己以前的知识去回答这些问题,但是却被司马遹运用“现代哲学基本原理”给反驳的体无完肤。郑隐无法只好“屈尊”向太子请教,结果被慢慢灌输了相关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当郑隐似懂非懂的时候,司马遹又问道人是否有灵魂?如果没有灵魂那么人如何感受到这个世界如何感受到别人?如果有灵魂那么这灵魂有从何而来又归向何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