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莫非……
她本能地止住了念头,没有让思路再往下延伸,只是转脸对儿子道:“听到了没有?据儿,还不快谢父皇。”
刘据赶忙道:“父皇为孩儿操心了,孩儿叩谢父皇!”
“哈哈,行了,回去喊上你妹妹弟弟,父皇带你们尝尝好吃的!”
卫子夫苦笑不已……
庞大的皇室车队一直走去,到了咸阳原头,再往前走就是下坡路了。
从上往下,是一番居高远瞩,而南山在雨后阳光的蒸腾下,山岚绕峰,一片清新。
顺目过去,在这些景物的旁边,是秦王宫阙的败落,不复光彩。
所有这些目光所及,无形中,都使得刘彻更加坚定了立嗣的决心。
无论是承前还是启后,他决不能让亡秦的悲剧在自己身后重演……
弟弟与卫子夫母子亲近的情景,被坐在另一辆车驾上的长公主看在眼里,这些个变化触动了她敏感的神经。
皇帝父子谈笑风生意味着什么呢?啊!她禁不住将手贴在怦然心跳的胸口,莫非……弟弟他要立太子了?
这个想法一旦主宰了情感,长公主马上就感到一阵燥热与喜意夹杂,头上渗出津津的汗珠。
她开始多想了,
在心里问自己,这两年来对陈皇后的言语是不是一种失误,会不会在卫子夫和她之间造成一道鸿沟?
当她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回头看时,就看见了卫青的车驾。
她的眉宇便展开了,她要借助卫青,尽快修复与卫子夫的关系。
所以不管怎么说,刘据都是自己的侄子,卫青的外甥,就是他做了太子,最终还必须依靠卫青,这个大将军,才能顺顺利利登上皇位。
她始终相信,依弟弟的个性,任凭宫廷斗争如何云谲波诡,但卫青在朝廷的地位是无人取代的。
“好!回到京城就到丹景台去走一趟,再叙叙往日的情分。”
平阳公主就这样想着,车驾缓缓地下了咸阳原,横桥在望了……
事实便是,不仅刘彻,就是公孙弘、李蔡等臣子,也都感到了立嗣的紧迫性,他们常常惊异于时间会在不同年代夤演出惊人的相似。
当年平定七国之乱时,景帝刚刚三十六岁,而当今皇上也是相隔不久,正值平息了一场内乱。
也许吧,上苍早已注定,这就是王朝最敏感的时期。
其中最能牵动各方心思的莫过于立嗣了,回城的途中,公孙弘就已决定,要督促刘彻早立太子,即便是皇帝春秋鼎盛。
他也明白,他在丞相位置上不会太久了,他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尽一个臣子的忠心,来确保安度晚年……
长长的车驾下了咸阳原,就听见那渭水的涛声,而李蔡觉得,今日的车速似乎比往常快多了。
这一路上,他的心思根本不在道边的风景,而一门心思在盘算,在什么时候,该以怎样的方式向皇上提出立嗣的谏言呢?
论起善于揣摩刘彻的心思,李蔡此人,丝毫不逊色于主父偃的。
刘彻带着刘据祭祀阳陵,这就是一个鲜明的象征,这让他强烈地感觉到,册立太子,或许很快就会被提上议事日程。
皇帝现在需要的就是朝臣的推动,那么也可以说,这是以表明立嗣,乃君君臣臣奉天之举。
或者说,谁来担当这个责任呢?
行于路上,当他的车驾跟在公孙弘后面的时候,就瞧见了他在冠冕下微微白染的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