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连续十七次的失败让大家都很沮丧,但仍旧有研究员提出了新的想法:“我们之前的每一次试验都是把动物一次性的投放进去,结果因为繁殖速度的不同,导致种群之间发展速度不一样,结果不能构成一个平衡的生态体系,导致每次生态体系都很快陷入崩溃。
这一次我们尝试了将物种的种群繁殖到一定规模再分批投放,整个生态体系十年才崩溃,坚持的比之前的每一次都久,所以我们是不是该调整一下思路?”
“你这话有道理,生态平衡应该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不同种群之间的数量应该是存在一定弹性,让整个生态体系有一定的容错率和自动校正的功能的,我们或许确实应该转变一下思路了。”陈新听了这名研究员的话,也不由赞同的点了点头。
他们之前的实验主要还是借助李教授研究生态农业体系时的成功经验,将几种存在共存关系的动植物按照食物链上的消费与供给关系进行组合,以为可以构建出一个平衡的生态体系。
但是很显然,生态体系并不是这样简单地几种物种组合就可以构成的。
尤其是环境因素的变化,对于物种的生态都是会造成影响的,而不同物种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实影响最终生态平衡的变量是相当多的,虽然陈新这里可以模拟出来各种环境变量所带来的影响,但却没法计算出一个正确答案。
或者说有正确答案,但是他们提供的条件还不够充足,以至于无法计算出最优解。
面对眼前这样的局面和连续十七次的实验失败,转换思路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说起来我们好像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啊!”此时一名研究员正在尝试将刚才的测试进行复盘,只是看着复盘结果,他忽然发现了一个盲点。
听到这名研究员这么说,陈新顿时好奇的看向了他:“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所需要构建的是一个城市生态体系吧?可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好像一直都没有将城市作为一个变量代入到整个生态体系里啊!而且一直以来我们所模拟的都只有动植物的生态,没有计算人类自身的存在。”这名研究员大声的说着自己的发现。
“话是这么说没错,可是我们在忽略了城市和人类活动的情况下都无法构建出一个稳定的生态体系,要是再加入人类活动和城市作为影响变量的话,这恐怕更难达到平衡吧?”其他的研究员虽然也赞同他所发现的问题,但对于他的想法却并不是抱着赞同的态度。
对此陈新倒是有些不同的看法,他打断了两名研究员之间的争论,想了想说道:“既然要转变思路,那将城市变量和人类活动加入生态体系之中作为参考也不失为一条路子,毕竟这是我们最终所求的结果,现在带入进去才更好计算不是吗?
而且比起这个来,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怎么样才能先把这个体系搭建起来,让它能够平稳运转下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