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白衣青年究竟是什么人,丁半仙的确很感兴趣,但此刻并不是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立时出声叫住此人,并跑了过去,“这位兄弟,留步。”
白衣青年不是多尔又是谁?
当他听见丁半仙的声音时,立刻停下步伐,心中警觉,转过头循声望去,只见一名穿黄袍系布袋长相颇为俊俏的白面道人正向自己小跑而来。
多尔保持戒备,此人给他带来的感觉十分奇特,按照常理,待他刚来到附近时,便会发现到这白面道人的行踪,但如今的情况并非如此,年轻道人虽身处一方,却无法察觉,似乎存在于不存在之间,简直匪夷所思。
此外,就在这一刻,多尔还发现了一件极其古怪的事情。在年轻道人身后的那片紫槐林当中,足足有近百个新挖的小土包,这些小土包俱是坟墓。因为,通过神识,多尔很清晰地察觉到,在这里面,有一小半埋着近乎腐烂且残破不堪的尸体,而另一大半埋葬的是稻草扎的假人。
尸体中蕴含着死者的三魂七魄,可这草人中同样也是。
人在死后,三魂七魄虽然会离体,但依旧十分眷恋自己的肉身,有些鬼魂会守在自己尸体一旁,等到了头七那晚,也即是回魂夜,才会被阴差带走。这也是世俗中人在为自己死去的亲人守灵时,时常会看见死者鬼魂的原因。
可这草人中也藏着死者的魂魄就值得一说了。
确切点而言,这些个埋藏草人的坟墓称之为衣冠冢。
通常,衣冠冢是为死后又找不到尸首的死者准备的。例如战场上战死的将士,亦或是客死他乡之人。后人以草人当做死者肉身,入土下葬。不过,这得有个前提,必须让擅长此道的道士将其魂魄引入草人当中,否则埋在坟墓下的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草人。
将魂魄引入草人,亡者便会将这草人当做自己的肉身,如此才能入土为安。否则是无法投胎转世的。只能变为孤魂野鬼,伴随时间消亡。
阎王不收无名鬼,何谓无名鬼?
即是那些找不到自己尸体的鬼魂。
肉身就是一种代表自己身份的证明。
引魂,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全看办理丧事之人道行够不够。道行高者,不烧一纸,不点一香,便可让死者游离在外的魂魄归于肉身。等待阴差接引。道行差者,则需借用诸多外物,如引魂铃,聚魂灯等,且还不一定成功,倘若遭遇死前怨念极深的厉鬼,说不准还会丢了性命。
但凡在外游荡的魂魄皆需要运用阴魂之法,而非仅仅适用于衣冠冢。毕竟有些人死后,会感到彷徨错乱,躲避起来。待过了头七,阴差见不到这些鬼魂,便会去抓捕。一个是被带走,另一个是被抓住,后者便成了一种罪,到阴间是要遭罪的。
而这近百座坟墓,先说衣冠冢,毕竟里面埋葬的是草人,而非死者真正的肉身,引魂难度巨大。可见施法者道行实不简单,相当深厚。此外,剩余那一小半,其间埋葬的俱是面目全非的尸体。由此可以判断,死者怨念定当极重,这种冤魂一般是不愿回到自己肉身投胎转世的,通常会向杀害自己的人索命,亦或是荼毒他人。
没有深厚的道行,想平复这些死者的怨念。毫无可能。
而且,这些坟墓异常简陋,不说大办葬礼,风光厚葬,里面连具棺木都没有,外头更无墓碑,以一树枝代替。饶是没有什么怨气的鬼魂,也得生出几分怨念来,更别提这些怨气本就极重的冤魂。
同样,这也大大地增加了置办衣冠冢的难度。
但眼下事实却截然相反,那些魂魄或是依附在自己的肉身上或是稻草扎起的假人上,没有丝毫怨念,安详得有些诡异。
这引魂之人的道行怕是远超那些擅长此道成名已久的人。
此人是否是眼前这名年轻道人,多尔暂时还不能确定,只不过如今唯一可以确认无疑的是,在自己来之前,这里曾经恐怕发生过什么事情。因为埋葬在坟墓里的尸首虽然看似腐烂,但体内机能还未死绝,这些人的死亡时间距今应该不超过三天。
想及年轻道人给自己带来的奇特感觉,一时之间,多尔心中有了个猜想。
不一会儿,年轻道人便跑到多尔近前,抬手一指不远处幽暗无光的山洞,问道:“兄弟,你是打算进去?”
多尔点了点头,“不错。怎么?这山洞莫非有什么蹊跷,进不得?”
丁半仙虽然深感多尔不凡,不过眼前这人修为着实低了点,且从外貌看上去,自己年纪恐怕都比他虚长几岁,不由得想到,此人会不会是某富贵人家出来游离的贵族子弟,遂说道:“你可知这是古冥矿脉?”
“这我自然知道。”多尔莞尔,这丁半仙无疑是把将自己当成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愣头青。
“那你还进去?这古冥矿脉玄乎的很,我劝你还是离开为好。”丁半仙劝说道,虽然眼前这人与自己没什么关系,但他也不是那种明明知道前方是死路还坐视不管的人。
老头子临终前,千叮咛万嘱咐,让他少管闲事。但丁半仙就是个眼里见不得沙子的主,否则紫槐林也不会出现那一幕。
多尔微微笑道:“我既然来了,就有把握出去。”
丁半仙不知多尔哪里来的自信,这古冥矿脉的凶名可不是吹嘘的,而且他还曾亲自见识过,按他估摸着,以多尔修为,进去恐怕不到一时半刻就丢了性命。
丁半仙见多尔一副非进去不可的架势,心中有些着急,稍微犹豫了片刻,才道:“这古冥矿脉是真进不得。你看这洞口,宽三丈,高两丈,不正是三长两短大凶之数?此外,这洞口形如棺材,而且还是一具横着摆放的棺材,意喻擅闯之人。横尸当场。你再看四周,山环水抱,看似风水绝佳,可实则不然。古巫山拔地而起,高不见顶,遮天蔽日,阳火不入此中毫厘半寸,此地早已成为一处极阴之地。且。东有清泉溪流三十六道,西有一片水域数余里的深潭。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