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情报综合起来,在权衡利弊之后,站在他的角度上来说放弃战斗是最佳的选择。大本营对他的指挥也做出了肯定。但偏偏他的士兵却不这么认为,而且还没有人站出来替他辩解。
不过在他的内心中当时的确有怯战的想法,认为薛岳太厉害了,在谋略方面自己不是他的对手,所以他更在乎士兵们的评论。回想一下这的确是他的耻辱!
就在这一瞬间他有了一个想法。大本营布置下来的任务是策应作战。他何不进行调整改为攻取长沙,以雪前耻?!
这并不是他意气用事,第二次长沙会战中他的战术有效,只需要弥补一些失误可以重新用在对第九战区的作战中,他坚信不管薛岳再擅长于谋略,在绝对力量面前什么花样都没有用。对于他来说还有几大优势。
其一、第九战区的精锐全部被重创,以国民军的补充整训能力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整训好,也就是他们的部队战斗力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恢复。
而他的部队早已由补充部队补充到位。还有大量的换防部队滞留在辖区内,可以把他们增补到作战部队。他感觉到自己这是一个绝妙的主意,还可以迷惑薛岳。还可以方便他隐瞒公布伤亡战损,又为国民政府对他进行反宣传。
其二、据得到情报,第九战区精锐第74军和第4军已经接到调离命令。第4军已经在调离之中,第74军因为受到重创而被国民军最高统帅部‘保护’起来了并准备调离,估计很难再投入到战场上。
这对本来就兵力不足的第九战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兵力不足,薛岳已经开始整编他们的游击队,对于游击队的战斗力阿南惟几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事实上他们在对第九战区作战中,从来不考虑游击队的影响力。
仅仅对保安部队以与正规野战部队二比一来计算。如果按第九战区现有的情况,就算是投入五万大军就可以打得他们落花流水。为了慎重起见,他可以暗中调集十万大军,应该说是把心锁到了保险柜里了。
其三、士兵们都在抱怨着他的指挥失利。那么就让他们再打一次长沙,化抱怨为战斗力。战胜之后他在军中的声誉就可以再度恢复。这样不仅可以以雪第二次长沙会战中之耻,也可重树他在军中的威信。
他对个人的声望及为重视。从军多年,在军中又没有背景。完全是靠个人的努力爬到了现在这个位置。是日本陆军序列中出了名的‘大器晚成’将领。
由于少年时有身体上的缺陷(口吃和矮小),智商也属于‘非常普通’的行列(他进入军校曾多次参试)。多为同学、同事、同行所笑,从而刺激他不断地努力奋斗。他一直坚信勤能补拙,一步一步积累声望才有了今天的位置。
所以,不管是从他的成长过程和成功经历,还是从他的品性,决定他对声望看得特别重。声望对于他来说就是一切,甚至高于他的生命。
他知道攻取长沙的作战计划肯定不会被大本营批准。在他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指挥权限来绕过大本营完成这个作战计划。
先制定策应作战计划,以稳重为由向大本营争取更多的兵力投入。只要前期作战取得绝对优势,中途再一边改变作战计划一边向大本营请示。一个成熟的计划在他脑子里完成。
唯一遗憾的是,因为粟原坂五郎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受到重创,无法再参与到这一次作战中。他也担心冥王这个变数,没有粟原坂五郎的狙击部队牵制会造成多大的破坏力。
对于这一次对长沙作战,他与粟原坂五郎进行了多次商量。他也得到了粟原坂五郎的确认,冥王的狙击手也被他重创了,就算有一部分狙击手参战,对战局影响不会很大。粟原坂五郎并不知道阎王的架构,除非全歼阎王,否则他的影响力永远存在。
粟原坂五郎建议仍然采取集结重兵直取长沙的战略。他也看出了第九战区整编游击队减少了对其后方的袭扰压力。建议从武宁向修水和南昌向上高进行策应攻击的战术。
同时他还认为登陆作战已为第九战区关注并没有什么意义。还不如把部队集结从陆路进攻,改于海军负责补给运送,提高陆上部队的攻击速度。
汨罗营田作为第一补给点,长沙湘江码头作为第二补给点,只要拿下长沙第九战区驻守在湘江东的部队就会全部撤退,他们的舰队就可以没有阻力地通过湘江直达长沙对日军进行补给。
这样就没有修复陆上交通的压力,也减少了对陆上运输线的补给压力。甚至可以减轻部队的负重,只要携带保证基本需要的补给就可以了。
看書网小说首发本書